【有影】三元凶衝擊「單眼白內障」提早報到 眼科名醫教不可不知的注意事項

cnews003240619a01
cnews003240619a01

▲台灣是近視大國,士林大學眼科診所院長黃宇軒醫師警告,單眼白內障提早報到常見有三元凶。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林佑威/台北報導

白內障是正常退化過程,一般而言,年逾55歲以後就開始有白內障問題產生,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但白內障有時候來得早、還只有單眼先發生,士林大學眼科診所院長黃宇軒醫師就點名常見的有三大元凶肇禍,此時,病人接受手術除了得考量兩眼視差問題之外,面對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更得多想一些,預留彈性。

白內障是造成視力不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台灣近視人口眾多,堪稱高度近視的王國,國內門診近年來就觀察到,高度近視衍生不少年輕型白內障患者,部分人甚至在三十多歲、四十出頭就發生白內障。

黃宇軒醫師表示,白內障是一種蛋白質的變性,我們可以想像它就像一顆雞蛋,蛋清本來是透明的,一旦煮熟後就變不透明了,而這種過程不可逆,目前並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可以去反轉這過程,唯一能讓視力進步的方式就是手術。

當然不是一發現有白內障就得馬上動手術,那什麼時候是適合手術的時機呢?臨床上建議,當患者視力經過眼鏡矯正後,仍在0.6以下,對日常生活及工作產生極大影響時,便是適合評估白內障手術的時間點。若患者眼睛沒有合併其他病變,手術後多半都能恢復良好視力。

白內障未必會兩眼同時發生!黃宇軒醫師指出,單眼白內障惡化較快速的案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而造成此種視力惡化的原因有三種,最常見是高度近視引起的早發性白內障;其次,如果眼睛曾受過撞擊或外傷,也可能讓白內障提早發生;年紀較長的患者,則常與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有關,長期血糖過高,會加速白內障的惡化,也容易有單眼視力急遽下降的狀況。

黃宇軒醫師說明,針對這一類患者,必須考慮手術後的度數如何與另一眼原本的度數搭配,避免因視差太大引發頭暈等現象。另一方面,醫師也可善用安全範圍內的視差效果,來讓兩眼視覺互補,以達到減少配戴眼鏡,便利生活的效果。

目前人工水晶體大致分為三大類:看一個點最清楚的「單焦點」;可以看遠中近的「多焦點(三焦點)」;還有一種新選擇是提供遠到中,或者中到近距離距連續視覺的「延伸焦段」人工水晶體,其中根據視覺清晰的範圍不同,還可分為「長延伸」及「短延伸」兩種類型。

選擇人工水晶體,黃宇軒醫師強調,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醫師的建議,首先得詳細檢查眼睛狀態,確定沒有合併其他病變的話,大部分市面上的人工水晶體都可以用。如果本身希望手術後不要戴眼鏡或減少戴眼鏡的需求,可以選擇三焦點或長延伸焦距的人工水晶體,一併解決近視、散光以及老花;如果還有開車需求,那麼無眩光干擾,且能兼顧遠(道路)至中距離(儀表板及導航)的非繞射型延伸焦段老花矯正人工水晶體就比較適合。

白內障的預防要從小開始!黃宇軒醫師提醒,家長得注意別讓孩子變成高度近視,減少早發性白內障,且戶外活動時,由於紫外線對白內障影響非常大,走路或長時間的運動都應該配戴太陽眼鏡防曬,可延緩白內障惡化的發生,另外,控制好三高、糖尿病也可以避免白內障惡化太快。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食藥署抓到印度「紅椒色素」好毒! 200公斤驗出致癌蘇丹紅

腳指頭發痛「指甲剪短就好」? 醫曝嚴重後果慘拔指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