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就是「韌性」!學奧特曼破圈創業,除了長線思維還要具備哪些能力?

《數位時代》25周年特別號,不但看見台灣創業家們青春、無懼的「破浪」精神,也邀集4名台灣新銳作家黃昱嘉、蕭詒徽、張西及廖瞇,分別寫下他們眼中的矽谷創業超人。

看完文章參與問券互動,免費收藏25周年紀念專刊🎉

當比爾蓋茲(Bill Gates)問奧特曼(Sam Altman)「你最常給出的建議是什麼?」他的回答是:「大多數的人對風險有錯誤校正。」

這是奧特曼不斷宣揚的觀點:人們往往高估風險,低估報酬。他在2015年撰文提到,風險趨避導致人們待在舒適圈,回過頭才發現,自己不曾嘗試最想做的事。也是2015年,OpenAI成立。當時OpenAI將目標放在通用人工智慧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卻被許多專家嘲笑為瘋狂幻想。8年後的今天, GPT-4展現出驚人的能力,包含奧特曼、馬斯克(Elon Musk)在內許多人,都已看見——我們距離AGI盛行的世界並不遙遠。

未來回顧歷史,2015年或許會是重要的一年。奧特曼實踐了他自己文章內的建議,成功帶領OpenAI打造出驚人的AI突破。更令人驚訝的是,當年他才30歲。

奧特曼在部落格文章〈Hard Startups〉提倡:困難的新創,比簡單的新創更容易成功。「簡單的新創是逆風,而困難的新創是順風。如果你專注某件感覺起來很重要的事,人們會關心你的成功,並在招募、建議、合作、募資等不同面向成為助力。」這個論點看似反直覺,我們卻能從他的創業歷程中找到蛛絲馬跡——奧特曼創業起步很早,曾創立社群應用程式「Loopt」並被收購出場。而同樣是花了7年,堅守「Hard Startups」原則的OpenAI最終改變了世界。

愛沒那麼簡單,真的需要勇氣

做困難的新創不僅需要資源,也需要勇氣。當身旁不斷出現「不可能」的聲音時,如何堅持信念?奧特曼給出的答案是:相信自己——「自信是無限的力量。我所知道最成功的人,總是相信自己,到了幾乎是妄想的地步。」

自信並非唯一要素。奧特曼的堅持與長期思維,更讓他得以思考多數人不曾觸及的問題,並為之投入付出數年。

2012年奧特曼加入矽谷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指導其他創業團隊,2014年被Y Combinator共同創辦人格拉漢(Paul Graham)欽定為CEO接班人,年僅28歲。他也將原先限於北美的Y Combinator擴大到全球規模,並將內部的創業教學課程免費提供給大眾,打響知名度,讓Y Combinator得以吸引更多新創團隊加入。大約同時,他與LinkedIN共同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PayPal與Palantir共同創辦人提爾(Peter Thiel)、馬斯克等人共同創立OpenAI,隨後於2019年辭去Y Combinator的職務,專注於OpenAI。

OpenAI開發者大會2、sam altman.jpg 圖/OpenAI
OpenAI開發者大會2、sam altman.jpg 圖/OpenAI

在短視的世界,堅持「長線」思維

這段時間充分展現奧特曼的格局。奧特曼認為,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長期思維。當大多數人以3年為單位行動,你如果以10年為單位規畫,就能在複利的世界裡獲得巨大優勢。正如同他一篇知名的文章〈1天很漫長,10年卻很短暫〉:堅持困難的每一天都顯得漫長,然而找到熱情並全心投入,最終將使10年看起來一閃即逝。

但奧特曼也是人,也會感到痛苦。

訪談中他回憶,被OpenAI董事會解僱是人生中最困難的時光,也曾經虛度數日,只想找個山洞躲起來。但「韌性」或許是創業者最重要的特質。在幾乎全體員工的支持下,奧特曼回歸OpenAI,並在不久後發表了驚人的 「Sora」動態影像生成模型。奧特曼並非無所畏懼——那大概顯得太過濫情。真正的無畏不是封閉情感,而是即使經歷痛苦與恐懼,卻依然堅持下去。

然而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那個痛苦的周末,奧特曼自述感受最多的是愛。縱使起初並不想再回到OpenAI,眾人支持最終促使他再度嘗試一搏。也許說到底,愛確實是唯一重要的事。奧特曼對於信念的愛、夥伴的愛,成為他持續向前的動力,也成為推動AI進展與改變世界的動力。

奧特曼和男友 圖/X @heyBarsee
奧特曼和男友 圖/X @heyBarsee

撰文作家:黃昱嘉

心理服務應用程式Clarymind創辦人。經營科技電子報「本質思維」與 Podcast「有派二人組硬起來」。曾獲台北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菊島文學獎及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佳作等,並出版詩集《偽神的密林》。

責任編輯:謝宗穎、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更多報導
ChatGPT導入Siri有譜!蘋果聯手OpenAI優勢為何?背後「大金主」微軟存2大隱憂
創業必看!學NVIDIA黃仁勳的「撤退」智慧,清醒地追夢才是真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