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自己進步就行!美最新研究:心肺耐力變好,死亡率最高降43%


【蔡經謙報導】當您見到有人爬樓梯、走路、跑步、趕公車時不會氣喘吁吁時,是否羨慕不已?若無法維持有一定強度的運動習慣,又希望和他們一樣,擁有良好的心肺耐力,是否只能是夢想?一篇發表於美國權威學術期刊、針對九萬多名退伍軍人為對象的研究,可能會讓您重拾信心!研究指出,不管自己原本心肺耐力好不好,只要持續進步,死亡風險都會有明顯地降低!

這篇新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是心臟病學領域相當具有權威性的學術雜誌。該研究以年齡範圍在30到95歲之間,共計為93060位美國退伍軍人為對象,讓這些人進行兩次跑步機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CRF)測試,判斷其跑到的最大METs(代謝當量)強度。兩次測試至少間隔1年以上平均間隔為5.8年 。

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民眾原本的心肺耐力優良與否,只要心肺耐力有進步(METs增加),死亡風險則會跟著降低,相反的,只要心肺耐力變差(METs減少),死亡風險就會增加:

  • 心肺耐力最差的群體:

    最大METs增加超過2,死亡風險下降33%;最大METs減少超過2,死亡風險上升60%。

  • 心肺耐力次差的群體:

    最大METs增加超過2,死亡風險下降36%;最大METs減少超過2,死亡風險上升76%。

  • 心肺耐力適當的群體:

    最大METs增加超過2,死亡風險下降39%;最大METs減少超過2,死亡風險上升55%。

  • 心肺耐力最好的群體:

    最大METs增加超過2,死亡風險下降43%;最大METs減少超過2,死亡風險上升27%。

王介立醫師肯定該項研究的價值,因其「跟過去的自己比較,而非跟別人比較。」此外,他也表示「心肺耐力永遠不嫌多,也絕對不能少」。

心肺耐力超重要!血管健康、降低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風險

為什麼心肺耐力如此重要呢?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院衛教資料,心肺耐力指的是運動期間心臟、肺部對肌肉的供氧能力。當心肺耐力越高,血管就越健康、越有彈性,且動脈硬化斑塊也較少。而這些人在往後也較不會發展出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症狀。

若要鍛鍊心肺耐力,有氧運動不可或缺。體能訓練專家Dana Santas表示,透過有氧運動能增加肺活量,降低血壓與靜止心律,幫助心肺更有效率地運作。而規律運動不只可以提升整體的耐力,讓人覺得精力充沛,還能降低許多呼吸系統、心血管問題的風險。

怎麼增加心肺耐力?專家推薦3運動,快走、慢跑、游泳都上榜

什麼有氧運動能鍛鍊心肺耐力呢?根據衛福部資料,任何的有氧運動皆可訓練心肺耐力,建議以大肌肉群為主,訓練時具節奏性、能持續一段時間的活動(至少10分鐘),運動過程中,運動強度變成「可以說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即可,推薦的運動包括:健走、慢跑、登山、游泳、水中走路、上下樓梯、有氧舞蹈、騎腳踏車、跳繩等。

Dana Santas也表示,有氧運動的選擇眾多,沒必要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運動,選擇適合自身生活方式、喜歡的運動即可。他推薦的運動包括:

  • 快走:稍微加快步伐、讓自己流汗,持續30分鐘,是訓練心血管的簡單運動。

  • 跑步:除了有氧外,還可燃燒熱量。更有研究發現,每周跑約12~19英里(約19~31公里)可增加肌肉與骨密度。

  • 游泳:最佳的全身性運動之一,同時不會對關節、骨骼施加壓力。

若民眾發現原本爬樓梯、趕公車時不會氣喘吁吁,出門登山、騎單車不會上氣不接下氣,如今卻不再游刃有餘、稍微活動就喘,小心心肺耐力已經沒有以前好了,不妨透過有氧運動,加強自己的心肺能力吧。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心肺耐力變好死亡率最高降43%!有氧運動做到1指標強度就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