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譜》夏至來杯「洛神烏梅汁」!消暑解熱「2步驟」加冰糖更讚

「夏至日,禾頭空,種籽齊去,颱風出世。」今年6月21日夏至當天,太陽會正中直射北回歸線,是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中醫師提醒,夏至養生首要護心氣,其次為散熱存津防三高,洛神烏梅汁為夏至最佳養生飲。《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夏至養生」的方法,幫助民眾健康迎接夏天。



夏至體內2大病徵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北半球從夏至起,氣溫會逐漸升高,白晝漸短,黑夜漸長,梅雨型態逐漸轉成颱風氣候,環境中的黏濁性質如「溼氣」會較上個節氣減少,漸漸變成「火熱」性質較多,隨氣溫升高,體內衍生出兩大類型病徵。

一是「實質火氣大」,造成體內臟腑及器官發炎反應加劇;二為「津液流失過快」,造成體內散熱能力失衡,常見的初期症狀,有口腔黏膜破損、牙齦腫脹、口氣重、皮膚毛囊炎、顏面痘瘡等。除了這些初期生理失衡的症狀,三高慢性病族群更需要注意夏至節氣轉變。

若過度流汗易耗氣傷津

《黃帝內經》:「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神明,汗為心之液,當氣溫升高,體內津液流失過多時,心氣耗損,中醫講的心在生理機制中可以從兩個面向理解,一為心臟血管輸出的心血管相關慢性疾病,二是中樞神經性腦波穩定度,及內心腦中情志波動的起伏。

外在氣溫高,體液流失快速,血液濃稠度容易升高,進而心跳及血液循環加快,心肺負荷上升,血壓隨之起伏,血脂血糖穩定度下降,血管壁發炎反應加重,甚至因為熱代謝不良,更容易造成神經興奮性上升,因此,夏至養生需要學會顧護心氣,散熱存津。

炎熱的氣溫裡,人體為了有效正確散除體內代謝熱,會將氣血聚焦於淺層皮膚汗孔,相對的也會降低腸胃系統運作能力,因此,夏至應盡量「清淡飲食7分飽」,除了消化機能,顧護體內津液也不可輕忽,運動也只宜7分量,避免過度流汗,耗氣傷津。

洛神烏梅汁生津助消化

另外,可喝「洛神烏梅汁」養身;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烏梅,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嗌膈,蛔厥吐利。」口感溫和、微酸澀,可以斂肺生津止咳、改善慢性腹瀉。

烏梅內含有有機酸、氨基酸等多種元素,能刺激腮腺中的荷爾蒙分泌,對於抗氧化也有不錯的效果,具美白淡斑的功效,除此之外還可幫助清除血液中的老廢物質,使血液的流動變得更順暢,改善血脂代謝,達到清血管的功效。

洛神花含花青素、類黃酮素等,有助降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發炎,總多酚類物質可降低肝臟的氧化傷害、減少發炎與細胞壞死對肝臟造成的損傷,有助降低肝功能指數,有護肝效果。

此外,「百會穴」屬督脈,位於頭頂正中央,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頭頂有大量的血管、神經通過,隨時按摩百會穴四周,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預防頭暈、促進新陳代謝。尤其因為天氣炎熱,耗損過多津液,導致頭目神昏時,先靜下來按壓百會穴5~10分鐘,調整呼吸,服適量溫水。

【洛神烏梅汁作法】

材料

烏梅30公克、洛神花30公克、冰糖適量、水1400公克

製作方法

  1. 將水、烏梅、洛神花放入鍋中煮滾45分鐘

  2. 放涼後即可飲用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夏至護心氣防三高 飲食、運動7分就好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有食譜》立夏來杯發酵飲「康普茶」!泡茶只需「3步驟」加梅子更讚
夏天一直流汗很正常?小心「這4部位」多汗別忽略:身體恐已出問題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有食譜》夏至來杯「洛神烏梅汁」!消暑解熱「2步驟」加冰糖更讚

看更多節氣「夏至」相關影音:
夏至炎熱易中暑 林可彤示範瑜伽魚式、腹式呼吸、靜坐 三分鐘健身操冷靜身心回復平衡
夏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香菇紅棗蓮子燒雞降心火養心神
夏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腐乳牛肉空心菜 健脾袪濕清熱解毒
芒種濕熱消化不良 林可彤示範瑜伽脊椎扭轉式、抱膝式、弓式 三分鐘健身操幫助腸胃蠕動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海鮮鳳梨炒飯酸甜解膩高顏值上桌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泰式海鮮黃瓜 藿香清涼預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