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創業叫信任!Gogolook「3人3色」上演夢的大反轉,歷經韓企震撼調教變更強

破浪,需要敏銳的眼光、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勇氣。台灣的創業家們正是憑藉這股青春、無懼的精神,在創新與挑戰的汪洋中前行。
《數位時代》25周年特別號,採訪了Appier的游直翰、Dcard的林裕欽、Gogolook的3名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與宋政桓,還有玩美移動的張華禎,都是在產業獨霸一方、取得不小成就的案例。

看完文章參與問券互動,免費收藏25周年紀念專刊

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覺得很疑惑,他不明白為什麼有3個30幾歲的年輕人出現在會議室。擁有超過30年外資和本土投行的經驗,李鴻基擅長與「老錢」(Old Money)打交道,平常在辦公室裡的企業家清一色超過50歲。

讓他更不明白的是,眼前這3個年輕人希望李鴻基幫忙做一檔1,000萬美元(約為新台幣3億元)的增資,「雖然這個金額不大,但老實說我有點無助,因為過去我也不是做這個的。」

隨著他們愈聊愈深入,最讓李鴻基不解、不斷浮現在心裡的問題是:「你們不是已經被NAVER買走了嗎?去跟爸爸要錢,怎麼會來找隔壁的叔叔?」

這3個人是Gogolook的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和宋政桓,Gogolook最知名的產品為全球下載數破億的來電辨識應用程式Whoscall。與李鴻基的會議發生在2017年,距離Gogolook被通訊軟體LINE母公司NAVER集團以新台幣5.29億元收購,已經過去了4年,他們想投入更多資源創新、想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希望引入外界資金的援助。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雖然李鴻基充滿疑惑,他還是答應了,「我同事鼓勵我多幫助年輕人,Gogolook 的3個人有完全不同的專長、能力,你很少看到這種創業家組合。我想,我看人的眼光應該不會錯。」李鴻基打了幾個電話,敲定千萬美元的增資到位。

沒有多久的時間,他就後悔了。

清大學霸「3人3色」

天秤兩端吵架,有公道伯緩頰

鄭勝丰、郭建甫和宋政桓真的是完全不同的3種人,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都來自清大。一開始3人連結的橋梁是鄭勝丰,他與郭建甫是參加創業競賽的夥伴、與宋政桓是研究所同學。

很難用單一詞彙形容3人的關係,從2009年合作至今已15年,彼此之間擁有異於常人的信任感。這方面,宋政桓形容得最貼切,「你不會覺得他們(另外2人)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很怪,因為只要是他們的判斷,我就完全信任。」所有的結果無關乎好壞,只要是另外2人的判斷,切開來裡面就全然是信任。

這不代表他們不會吵架,Gogolook的第一個天使資人——曾投資騰訊、蕃薯藤、無名小站的李鎮樟曾說:「Jackie(鄭勝丰)是行動派、Reiny(宋政桓)是會從系統面思考的人。他們剛好是光譜的兩端。」郭建甫的角色則像是潤滑劑,維繫天秤的平衡。

所以從分工來看他們3人會更加明確,擅長將公司目標轉換成願景的郭建甫擔任執行長,負責制定吸引市場的論述與對外溝通,大多時候也是露面接受採訪的門面;資訊背景的宋政桓是技術長,負責技術、研發;董事長與財務方面,由笑著說自己修過一學期會計的鄭勝丰主責。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在2009年,Gogolook尚未正式成立前,3人就維持這樣的架構試著創業,他們各自都還有正職,利用下班時間圍繞著智慧型手機、App為核心兼職做產品,嘗試過交友、買房等不同的題目。

直到幸運之神強硬地破門而入。

2011年,Google前執行長艾瑞克.史密特(Eric Schmidt)來台,當時安卓系統(Android)還在猛烈發展中。史密特在接受記者訪問時,特別點名Whoscall是相當不錯的安卓App。

「我的手機一直響、記者一直打來給我。」郭建甫並不在現場,經由記者轉述才知道Whoscall迎來最重要的成名時刻,「就像是被天神點名一樣,沒想到我們下班之後的side project(兼職專案)會被Google的CEO提到。」接續在記者之後找上門的是創投,那時3人才決定把工作辭掉,刪除其他產品線,成立Gogolook全心投入Whoscall。

史密特的一席話為Gogolook開闢了一條路,卻也不是直直的通向成功。雖然後續很快在工研院前院長、清大科技管理學院前院長史欽泰的牽線下,Gogolook找到李鎮樟獲得第一張支票的支持,其他創投卻沒有這麽肯定。

「他們(創投)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什麼是App、什麼是MAU(月活躍用戶),還有就是鴻海如果砸10億元進來,你該怎麼辦?」鄭勝丰說,從這一番話可以理解當時台灣新創環境的困境:軟體在吃掉世界,台灣的資金則還在觀望中。但Gogolook確實也有一個大問題: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更通俗一點地說,該怎麼賺錢?

現在想起來理所當然,不過Gogolook決定在Whoscall上加入廣告時,經過一番不小的掙扎,「我們非常忐忑,很怕加入廣告後retention(留存率)會嚴重下滑,所以一開始只用10%的用戶測試。」郭建甫說,「後來發現就算有廣告,App移除率沒有很明顯。那一刻我們就知道,找到商業模式了!」直到今日,2023年Gogolook的營收為新台幣7.7億元,數位廣告的占比仍超過50%。

沒過多久時間,郭建甫的手機又響了。

被韓企「工作狂」震撼調教

公司為家,續攤喝完夜戰拚搏

2013年,郭建甫接到時任LINE Taiwan總經理的電話,LINE母公司NAVER集團派員到台灣,想跟台灣在地的新創聊聊,藉此了解台灣網路產業的發展狀況。

「我很緊張啊,不過我們剛完成Angel Round(天使輪),老實說我別無所求,也nothing to lose(沒什麼可損失的)。」郭建甫硬著頭皮到君悅赴約進行簡報。他的別無所求也展現在行為上,那天回家後,NAVER方的名片還被他放在口袋裡被洗衣機洗壞了。

接著他收到NAVER寄來的電子郵件,邀請他到韓國參訪,最讓郭建甫印象深刻的是信裡提到:你講述Gogolook的時候眼神發亮,我們可以幫助你10倍、百倍的成長,讓Gogolook變成更偉大的公司。

「這簡直就是電影劇情吧!」郭建甫說,「我還在想要怎麼回覆,對方就打電話來了。我怎麼知道?因為我有裝Whoscall。」於是他人生第一次坐商務艙,飛向韓國開始一連3天的參訪,見到了NAVER創辦人李海珍,以及被NAVER併購的新創CEO們。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參訪結束後,NAVER提出收購的邀約,Gogolook團隊經歷一番思考後答應出售過半股權,至此翻開了台灣軟體新創歷史上全新的一頁。台灣軟體新創被國際巨頭併購出場的案例本身就極少,上一個最知名的案例還是2006年Yahoo併購無名小站,而被韓國公司收購至今仍只有Gogolook。

確認收購後,Gogolook與NAVER在產品、業務端的合作非常密切,也是被強迫長大的過程,「雖然它(NAVER)給我們滿大的空間獨立運作,但是每一個功能改動都是牽一髮動全身,因為你身上有LINE的名字,影響實在太大了。」宋政桓說。

鄭勝丰則回憶說道:「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功能上線後的最後一關竟然是法務,以前我們就以為功能測試完就可以上線了,這是很酷的經驗。」除了小公司被大企業做事方法帶來的實務衝擊,心理層面的衝擊也不小。

「在NAVER忙了一整天之後,我們就跟他們一起去吃飯,愈喝愈多攤、喝愈多攤愈麻吉,已經不知道第3還第4攤了,我問他們怎麼回家,他們說不回家,要回公司。」回到NAVER樓下時,鄭勝丰抬頭一看,整棟大樓燈火通明,「原來韓國人是這樣拚出來的,我們只能努力再努力。」

那時候,鄭勝丰、郭建甫和宋政桓與NAVER簽了3年約,已經在討論3年後要做什麼,鄭勝丰想要種花、郭建甫想要寫小說、宋政桓想當保育員。3人聚在一起嘴上講著未來的夢想、退休的規畫,轉過身後卻誰也都放不下。

背靠NAVER的Gogolook有了資源,但團隊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主導權,才找上李鴻基,希望可以引入新的資金,也在李鴻基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募資。

「沒多久時間,我就後悔了。」李鴻基說。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上演「夢的大反轉」

從NAVER買回Gogolook

並不是Gogolook不好,而是NAVER被韓國政府打上「財閥」標籤,必須在營運上更加透明,讓監管的成本大增,於是NAVER開始把營收貢獻較小的公司賣掉或解散,Gogolook也在清算的名單上。

李鴻基的後悔來自驚訝,「才剛幫Gogolook募資完,NAVER就要把它賣掉。那些參與募資的投資人,部分是因為對我的信任。」他做了一個自認衝動的決定:飛到首爾、向NAVER表態,「我當下是情緒有點爆發,我跟NAVER說:他們(鄭勝丰、郭建甫和宋政桓)是很棒的創業家,給我3個月的時間找買家,把Gogolook買回來。」

Gogolook的創辦人們也有意願把公司延續下去,「因為我們的夢還沒有結束啊!」郭建甫說,「更何況還有團隊,不能就此結束。」

中間發生了很多困難、花費了比想像中更久的時間,「我非常感謝NAVER,Gogolook對他們來說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大可以直接註銷掉。他們是用最頂級的團隊在跟我們協商,整個案子複雜的規格,完全不輸給大型的併購案。」李鴻基說。

2019年,Gogolook引入國泰私募基金、穩懋半導體和其他新舊投資人,正式重新成為台灣公司。

「打詐NO.1」強勢回歸

挾26億筆號碼庫、雙總部進擊世界

後續的故事就更廣為人知了,Gogolook靠著Whoscall累積全球26億筆電話號碼資料庫,做起了銀行防詐的生意,把公司的核心從單純的來電辨識,上升到主打防詐的「信任科技」。後續相關產品包含針對LINE謠言的可疑訊息查證機器人「美玉姨」,以及讓金融產品資訊更加透明的袋鼠金融。

Gogolook並於2023年7月13日在台灣證交所創新板正式掛牌,是台灣第一家登上創新板的新經濟軟體公司。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Gogolook上市的意義重大,第一棒的成功,有助台灣軟體產業發展。」

而Gogolook也預計在2024年、2025年從創新板畢業,轉向一般股市板塊。更重要的是,2024年開季Gogolook在海外的營收首度超過台灣,未來將以台北、曼谷雙總部的方式營運,郭建甫與從NAVER轉至Gogolook擔任營運長的朱滿宇親自到曼谷坐鎮。背後的里程碑不輸給上市,這證明了台灣軟體公司也能立足台灣、做全世界的生意。

從鄭勝丰、郭建甫和宋政桓之間的信任開始,到Gogolook瞄準的信任科技,這些關係與關係之間的連線,就像是編織未來願景的絲線一般,可以乘載無所可能性的重量。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宋政桓 圖/蔡仁譯攝影

Gogolook

共同創辦人:宋政桓、郭建甫、鄭勝丰
創立:2012年
員工數:207人
2023年營收:新台幣7.7億元
主要業務:以陌生來電辨識App「Whoscall」起家,後續推出各種防詐與信任產品,服務範圍涵蓋韓國、日本、香港、泰國、巴西等30多國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加了「玩心」就能大發!把無名專案養成全球美妝科技女王,玩美移動張華禎的創業冒險
有愛就是「韌性」!學奧特曼破圈創業,除了長線思維還要具備哪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