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領袖會談 不妨蔡賴朱同台

(圖/檔案照合成圖)
(圖/檔案照合成圖)

蔡總統在即將卸任前邀請主要在野黨主席會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已先應邀至總統府「蔡柯會」,並談了勞保年金改革、提升國防預算、強化社會安全網及政黨溝通平台等議題。不少人認為蔡英文此舉是為了自己的「歷史定位」,但這僅算是補個歷史「紀錄」,並不會改變蔡總統清算國民黨有成、斷交10國及使兩岸瀕臨兵凶戰危等的歷史定位。

民進黨雖認為蔡英文啟動和在野政黨領袖溝通是「該做的事情never too late」,但西諺也有云「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更別說「蔡柯會」後引發民眾黨內部不滿,柯文哲還發了公開信說明以求平息爭議。

柯文哲對蔡總統前倨後恭,是為了挽回江河日下的媒體存在感。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和蔡英文到底還有什麼好談的?應該不需要「精算」就可得到答案。

從「蔡柯會」中談的幾項重要議題來看,蔡總統表達了希望在野黨能支持這些政策,乃至於共同搭建「政黨溝通平台」。可是這種「為國為民」的表現,其實是要在民眾心中塑造出一種印象,那就是過去因缺乏在野黨的支持,所以蔡英文8年全面執政才未完成許多重大政策的推動。

蔡英文使出這一招,若真能為她留下好的歷史評價,也將只是捏造出來的評價。尤其,目前立法院最大黨是國民黨,另還有自認為「關鍵少數」的8席民眾黨立委,故良善政策在賴清德就任後若仍無法推進,還可「依然」歸責於在野黨不能配合。

賴清德是即將就任總統的現任副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若此際由他出面和主要在野黨主席會談國政及政黨議題,才具有積極正面的政治意義。但或許因蔡總統和賴清德有心結,以及兩人治國理念並不怎麼「合」,因此這次是由即將卸任的蔡總統出面,也讓外界認為實質意義不大。

儘管蔡總統在執政尾聲才邀請在野黨主席「政治會談」,仍可解釋為尋求朝野合作「聊勝於無」,但仍顯得突兀。尤其,蔡總統要談的既然是未來要做的事情,而賴清德是即將就任總統的在職副總統,若蔡英文真想得到實際效果,賴本應在場才是。

對國民黨來說,過去被蔡政府傾全(權)力清算而幾乎被打趴,現在韓國瑜及若干立委的形象也正遭民進黨積極伺機毀壞。民進黨政權始終將國民黨視為「敵人」而非「對手」,朱立倫又哪有去吃蔡總統「鴻門牛肉麵」之立場?朱立倫若去了,對裁併黃復興黨部不滿的「老草」,八成會比民眾黨「小草」的反彈更為激烈。

但朱立倫若直接拒絕蔡總統的邀請,似乎有些不大禮貌,或許可建議邀請賴清德也同時在場,才能增加會談的實質作用。只不過,賴清德願意嗎?(作者為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