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兩岸新無名英雄

前副總統連戰在回憶錄中指出,2008年是兩岸關係可望有重大突破的開端,可惜,時任總統的馬英九堅持「先經後政」,失去了開創歷史的契機。

2008年兩岸關係確實充滿希望。當年3月22日馬英九當選總統;同月26日,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技巧地經和美國總統小布希的熱線電話,傳達「大陸和台灣雙方認知僅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對一個中國各有不同的定義。」這種兩岸關係最高層級的善意表達,其實是兩岸少數的無名英雄經由「第三管道」多年來對等、互信和專業政策溝通的結果。

兩岸關係冰封了近7年之後,今年元旦期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出了「兩岸一家親」,蔡總統則說「戰爭不是選項」,今年會是兩岸由冰封走向春暖的轉捩點嗎?環視當前中美台複雜敏感的關係、國際地緣政治的對立衝擊,及民共兩黨意識形態的差異,未來若能先經第三管道的磨合溝通,建立兩岸的互信機制,應該是上上之策。

陳水扁主政時代,兩岸曾遭遇許多衝突,但連胡時期第三管道的溝通協助避免許多的誤判,也發揮了穩定時局的作用。

2008年時任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提出兩岸開始進行「政治協議」的看法。政治協商當然是兩岸議題的深水區,一是兩岸憲政體制根本不同,一國兩制的框架很沉重;二是官方談判心態上基本就涉及功名利祿;三是國共兩黨有歷史情結,民進黨又偏信「天然獨」的票源,三邊要兼顧,加上美國勢必不會坐視,要突破深水區談何容易。

但兩岸的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關鍵在於存乎一心和一智。心是指仁心,不忍百姓受備戰、打戰之苦,盡一切的可能,尋求所有可行的和平、共存、共榮之路。智則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也不驕縱和自以為是,洞察和解的妙用,善用圓通的巧門。

「九二共識」簡單4個字,卻是經由第三管道近5年的溝通才開花結果。未來兩岸關係的突破仍需要無名英雄作前鋒,因為他們除了不好名外,更得有膽識,不張揚,爭所該爭,讓所當讓;有器識,眼光敏稅,洞察形勢。

國際政治是一個比實力的舞台,盱衡當前政治軍事和經濟形勢,比較兩岸的權和力,大陸固然好像如來佛,台灣或是孫悟空,兩岸還是愈早談愈好。時勢造英雄,實力並不只是武力,也不只是財力,重要的是知識和智慧。

台灣海峽正處於世界戰爭危機的風口。危機也是轉機,關鍵就在於領導人是否有大仁、大勇的智慧,能放手讓無名英雄們先去溝通兩岸和平的策略了!(作者為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