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量去年新高 期交所今年開推新商品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臺灣期貨市場106年在新商品及夜盤交易注入新動能之下,期交所交易量再度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億6570萬餘口,日均量為108萬104口,較105年成長9.05%,連續第4年突破2億口的交易量。 此一優異表現,於去年12月榮獲FOW 2017年「全球年度交易所」國際首獎的肯定,成為第1個獲此國際首獎的區域型交易所。FOW於近期出版得獎特別報導以「贏者全拿」(The Winner Takes it All)肯定期交所過去1年的努力成果。 期交所董事長劉連煜表示,期交所去年6月推出人民幣選擇權,為全球首檔以人民幣計價之離岸人民幣匯率選擇權商品。為發揮匯率類商品群聚效應,11月再推出歐元兌美元及美元兌日圓匯率期貨,並於今年1月22日再推出英鎊兌美元及澳幣兌美元匯率期貨。 為提供台灣投資人更多投資商品的選擇,今年擬再推出新期貨商品。劉廷煜表示,包括:編製人民幣匯率期貨指數及推出國外指數期貨新商品、洽談其他國外股價指數授權,如美國那斯達克指數期貨,以及原油期貨等。 為同步提升交易撮合能量,期交所自行開發第5代交易系統於105年底上線後,尖峰處理容量大幅提升至2倍,每秒撮合筆數升速至4萬8000筆,並縮短延遲時間至原來的1/4。 另外,期交所於去年5月推出夜盤交易,是臺灣資本市場有史以來的重大突破,國內期貨市場交易時間達到幾近全天候交易,並與歐美市場一般交易時間接軌,使交易人可於臺股收盤後,運用夜盤預先進行各種避險交易策略。 夜盤適用商品立基於「三足鼎立」策略,掛牌國內股價指數類(臺股期貨、小型臺指期貨及臺指選擇權)、國外股價指數類(美國道瓊期貨及標普500期貨)及匯率類(大小美人期貨及選擇權、歐元兌美元期貨及美元兌日圓期貨)等商品。 鑑於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趨大,期交所也研議市場風險安全防護措施。期交所表示,期交所推動修訂期交法,建立店頭衍生性商品集中結算的法源。法源建立後,期交所將設置店頭衍生性商品集中結算業務,第一階段將提供利率交換(IRS)及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集中結算,第二階段為換利換匯(CCS)等商品。(自立電子報201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