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升息發酵,外匯期貨避險利器

【時報-台北電】近期外匯市場波動不斷,美元指數攀升,非美元貨幣相繼走貶,以日圓累計跌幅13%最重,元大期貨表示,受美聯準會(Fed)獨步升息影響,2017年非美元貨幣恐更加波動,外匯期貨避險需求攀升,投資人除利用外匯期貨避險外,亦可積極配合選擇權建構交易策略並於適當時機進場,提前掌握波動契機。

看好外匯期貨市場發展,期交所繼推出人民幣匯率期貨與選擇權後,今年11月7日再推出新外匯期貨商品歐元兌美元及美元兌日圓期貨,可望提供投資人更多投資機會與避險管道。

據期貨業協會資料顯示,2015年全球外匯期貨暨選擇權交易量為27.84億口,佔整體期貨暨選擇權交易量11.2%,較2014年成長31.42%,顯見外匯投資與避險的需求旺盛,後市發展可期。

元大期貨指出,回顧今年第4季外匯市場概況,美元指數自10月起開始走揚,尤其美大選結束後,不確定因素消除,至12月22日止,美元累計漲幅近8%,加上Fed樂觀預期2017年將有3次的升息空間,確立美元指數短線多頭格局。

元大期貨分析,受美元攻高影響,非美元貨幣應聲而倒,日圓累計跌幅13%,跌幅最重。雖然日本經濟稍有回溫,但受到1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僅0.5%影響,與目標值2%甚遠,所以日本央行(BOJ)仍維持負0.1%的利率不變,配合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的波動率指數(VIX)在美國大選後滑落,讓日圓避險買氣更加薄弱。

元大期貨指出,同樣施行負利率政策的歐洲,物價回升的速度相對較快,但要在2017年3月達成CPI年增率2%目標可能性相對較低,迫使歐洲央行(ECB)將寬鬆期限延至9月,並下修債券的購買標準;而在2017年德國及法國都將有選舉,增添市場不確定性,歐元第4季累計跌幅也達7%;另歐盟和英國之間的談判,未來若無法達成共識,對英鎊中長期走勢還是會造成壓力。(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許庭瑜╱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