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公園 見證歷史變遷

記者劉昕翊/專題報導

木柵公園林木密植,擁有「文山的桃花源,城市的後花園」之稱,園內設有登山步道、溜冰場、涼亭、兒童遊戲場、公廁及環湖步道等多項設施,其中,一處名為「萃湖」的池塘,曾為先總統蔣中正「草廬」行館的一部分,亦為早期營區設置之備用水源,園區現為生態復育區,擁有豐富蓬勃的自然生態,每年更規劃賞螢活動,邀民眾夏夜同遊。

草廬行館遺跡 保留管制門栓

位於臺北文山區的木柵公園,內含坡地及埤塘,因政府實施「福利社區化」政策,而規劃整建為公園,於民國69年完成開闢,面積為4萬0664平方公尺;「萃湖」原為先總統蔣中正「草廬」行館的一部分,周圍環湖步道曾是先總統蔣中正與夫人宋美齡散步的地方,有「小慈湖」美稱,且步道上更保留當時管制門栓的遺跡,見證著歷史變遷。

木柵公園為山區公園,日據時期曾為營區,現殘留碉堡圍牆等設施,隔絕城市的喧囂,爬上階梯彷彿通過神秘隧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綠意草坪及「童趣小丘」,特別設置磨石子溜滑梯,且下方連接戲沙區,提供親子遊玩區域,緊接著是造景優美的「竹林廣場」和設置多種健身設施的活動區,以及設有廣場、休憩涼亭的「戶外教室」,各式設備讓過往專屬的秘密花園,搖身一變成為全民共有的「都市公園」,其中最特別的是,公園內的溜冰場,是《我的少女時代》中的拍攝場景,民眾可現場感受電影氛圍。

萃湖功能多元 曾為營區備用水源

萃湖是木柵公園裡最特別且最美的景致,是早期營區設置之備用水源,除含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其三面高一面低的天然谷地,更是形成天然且熱鬧的生態樂園,包含因地勢陡峭不易整理,從而保留較完整的亞熱帶闊葉林林相,內含大葉雀榕、九丁榕、大業楠等百年老樹;長年不斷的湧泉提供區域乾淨水源,讓只能生活在乾淨水域的石螺得以生長,也營造黃緣螢良好的生長環境;谷地富變化的微棲地,則提供多種蕨類生長的環境,例如,北側向陽面有芒萁、烏毛蕨、筆筒樹等,南側陰面日照少且較潮濕,有臺灣山蘇、長葉腎蕨、團扇蕨等;另萃湖區域食物充足,且又有大樹可作為鳥類棲息區域,每年皆有臺灣藍鵲、鳳頭蒼鷹在此築巢育雛,是絕佳的自然教室。

此外,木柵公園內萃湖區域每年皆舉辦賞螢活動,邀請民眾一起體驗,有興趣的民眾可定期關注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官網及臉書。另政府也特別提醒遊客,由於萃湖為生態復育區,有燈光減量措施,提醒民眾前往賞螢時,在入口處停頓一下,讓眼睛適應光線後再進入,並遵守不捕捉、不干擾、不照亮及不離開棧道的「4不原則」,降低人為對螢火蟲的干擾,守護寶貴生態。

木柵公園林木密植,擁有「文山的桃花源,城市的後花園」之稱。(記者劉昕翊攝)

「萃湖」周圍步道上保留當時管制門栓的遺跡,見證著歷史變遷。(記者劉昕翊攝)

園內溜冰場,是《我的少女時代》中的電影的拍攝場景。(記者劉昕翊攝)

園內設有提供多種健身設施的活動區。(記者劉昕翊攝)

萃湖每年皆舉辦賞螢活動,邀請民眾一起體驗。(記者劉昕翊攝)

木柵公園為山區公園,仍有部分設施殘留軍事氛圍。(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