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師田欽賢 任原民研習營老師

中國時報【張祈╱花蓮報導】 花蓮秀林鄉太魯閣族木雕師田欽賢擅長木雕創作,從傳統器具製作起步,作品延伸至傳統文化裝置藝術,融入信仰圖騰,大塊木材呈現細膩雕刻工法,精緻程度不輸女性織布技法,堪稱「男人的織布」工藝! 來自秀林鄉富士村的田欽賢,曾向阿美族木雕師傅林阿隆學習木雕,後與叔叔從事傳統臼杵製造業,利用下班時間勤練木雕,最初作品以圖騰方式表現在傳統臼杵,2002年以族語名字「肯恩基.武茂」成立工作室,專心進行木雕創作。 「木雕源於日常用品、祭儀用途,刻上文化圖騰,便能隨著器皿流傳下去!」田欽賢說,太魯閣族沒有文字,傳承多年的神話傳說多靠耆老口耳相傳,除了圖騰創作,他也擅長人物雕刻,〈紋面老人背柴火〉、〈重建家園等姿態〉,讓晚輩能記得太魯閣族的精神風貌。 他的創作題材,酷愛太魯閣傳統文化,包括紋面、織布、打獵或傳統山林山豬、水鹿、飛鼠、獼猴為題材,作品風格粗中帶細,以原汁原味的原民精神雕刻出族人生活方式及傳統文化,其中栩栩如生的山豬雕刻,曾獲得蔡英文總統的肯定,直呼是她收過最有創意的小豬了! 他分享,山豬雕刻最困難的就是如何表現出山豬的眼神及桀傲不馴、目空一切的野性,透過長期的觀察,他笑說,山豬的形體、個性、毛髮、牙齒等,他全部都很熟,熟透了自然就雕得像了。傑出表現也讓他受邀擔任今年原住民族傳統木藝文化研習營雕刻老師,傳授雕刻技法,培育更多在地木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