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最大考驗 你老了恐找不到人照顧

記者張雅筑/台中報導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長照政策相當重要,攸關國家未來發展。(圖/記者張雅筑攝)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長照政策相當重要,攸關國家未來發展。(圖/記者張雅筑攝)

談及長照服務,相信大家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一定不陌生,因為該機構主要服務的對象就是長者,且成立至今已近30年,深耕台灣許多城市、鄉鎮各個角落服務弱勢長輩、失能者。但在高齡化的趨勢裡,我國的長照政策真的夠好了嗎?對此,投入該領域長達14年的弘道基金會第二區居家長照機構主任郭仲閔分享自身經驗還有目前現況,他表示,資源確實變多,但在資訊的佈達、管理還有勞動力問題,他覺得有考驗也有進步的空間。

一路從居家服務督導員、送餐社工、長青志工管理、居家喘息,再到管理長照服務等,在長照這領域已有14年經驗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第二區居家長照機構主任郭仲閔,談及這幾年來的改變,他坦言,進步方面來說的話,就是資源明顯變多,過去可能有很多長輩排隊等待,但現在同個時間被服務的變多、選擇權也變多,「以長輩角度來看,是有比較好的進步。」而長照2.0後也結合了許多專業服務,這些對被照顧者和照顧者來說,相對是比較好的。

投入長照逾14年的郭仲閔,他直言,未來勞動力將會是滿大的考驗。(圖/記者張雅筑攝)
投入長照逾14年的郭仲閔,他直言,未來勞動力將會是滿大的考驗。(圖/記者張雅筑攝)

但資源、服務單位變多後,多少還是有落差或出現一些問題,郭仲閔就自己的觀察表示,目前的長照在管理制度上並沒有很明確地跟上,就是一個縣市管理2、30家的模式想要嘗試管理200多家的模式。郭仲閔解釋,針對這問題,他覺得滿大需要改進的,「譬如說溝通跟聯繫方式,舉例來說,我要怎麼一次跟這麼多單位溝通一個政策的改變,一個縣市,讓這些單位資訊一致,資訊布達上要一致,這很重要。」

另外還有政府與服務單位的合作,他覺得不應有上對下的感覺,因為社會服務的傳送,理論上是衛生局跟地方合作送到案家,但目前台灣的模式是和官方合作,但所有的方法要依照官方,「上下關係,內容、狀況很難溝通,單位其實滿不好運作,很害怕被記點,為了記點在存活,工作環境勞動環境並不友善,而不是做得好被鼓勵。」郭仲閔表示,簡單來說就是長照的使用規定,並不是那麼彈性,進而影響工作的友善或勞動力。

說道勞動力,郭仲閔直言,長照未來最大的考驗就是照顧人力問題。人力供給不足問題以前就存在,若勞動條件不好,願意投入進來的人就會比較少,「再來是台灣整體的勞動力都在縮減,其實我們端出再好的勞動力條件,勞動力就是不夠,所以找不到人是一定。」在長照這領域,郭仲閔說,人力一直來的考驗就是沒有人要做、競爭非常激烈,還有流動很快,「長照的成長每年都是好幾倍,照顧服務員的成長有,但就是跟不上,以台中來說,單位持續成長,好幾十家,總體的照顧服務員沒有很多,大家就轉來轉去,人力跟不上需求。」

預估目前還有6成左右的長輩是等不到長照服務的,其中以偏鄉最為嚴重。(圖/記者張雅筑攝)
預估目前還有6成左右的長輩是等不到長照服務的,其中以偏鄉最為嚴重。(圖/記者張雅筑攝)

究竟長照多缺人呢?郭仲閔表示,以他們機構來說,每名居家服務員排班4~6名個案要服務,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因為沒有人力可以去接更多的服務,導致有些台灣角落的長輩可能沒辦法獲得服務。「以失能率來推算,涵蓋率還是不夠,我們預估還是有6成以上的長輩,還是幾乎接受不到服務、等到被服務到。還有就是城鄉差距滿大,偏鄉單位願意投入的少,市中心可能過剩,資源分配不均也是滿大問題。」

除了上述這些,郭仲閔也建議,整個長照輸送的設計應該更有效率,因為很常評估一名長輩就要花上許多時間,導致這中間產生「變化」,普遍是失能狀況惡化,「申請流程繁瑣,可能來回溝通的過程,長輩的需求、狀況就在改變,希望可以縮短申請階段,但嚴格控管單位品質。許多長照投入者都超時工作,沒有讓服務更快或有彈性,我覺得滿需要處理。」投入長照14年時間,郭仲閔表示,進步是一定有的,但也期待很多問題、議題可以更被看見並妥善解決,讓高齡化的台灣,失能率下降、充滿希望。

◆看更多【陪你好 好活】長照專題系列報導: https://bit.ly/3E4ddQV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楊月娥照顧癱母6年!見母「絕望眼神」 崩潰認:我逃家了
長輩中風,醫療照護中必知的4大花費 長照觀念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