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期心臟衰竭不是絕症!器官移植可延續生命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聽起來就像絕症一樣只能等死,但事實不然!醫師指出,心臟衰竭大多以喘、呼吸困難表現,並非指心臟完全失去功能或心臟停止,但對於末期心臟衰竭的患者,目前只能以器官移植來延續生命。

諶大中主任(右)強調,心衰竭如沒有好好治療跟改變習慣,死亡風險仍很高。(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諶大中主任(右)強調,心衰竭如沒有好好治療跟改變習慣,死亡風險仍很高。(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新北市1名63歲的楊先生,今年7月突然感覺呼吸困難、全身無力,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檢查發現肺炎,住院後因喘得厲害轉進加護病房,心電圖出現異常,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數度心律不整、休克、插管急救,並使用葉克膜。

由於心衰竭休克嚴重,心臟血管外科諶大中主任判定為末期心衰竭必須換心,裝置左心室輔助器,等待2個月終於等到適合的心臟,順利完成移植手術,日前已康復出院。

心衰竭死亡率 比癌症還要高

諶大中主任指出,心臟是人體的幫浦,將血液推送到身體各部位,提供氧氣和養分,帶走組織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廢物。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臟就像以有洞的吸管吸食珍珠奶茶一般,即使再努力運作,也無法輸出足夠血液供應身體各器官所需。

根據健保署資料,全台每年約有22.000人因嚴重心臟衰竭住院,如果沒有好好治療跟改變習慣,3個月內再住院機會高達20%,5年死亡率逼近50%,比癌症還要高!

隨著國人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心臟衰竭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主要原因其一是「原發性心肌症」,心肌產生病變,失去收縮功能,心臟休克而致命;其二為「缺血性心臟病」,因冠狀動脈堵塞、硬化,引發心肌梗塞。

醫師強調,心臟移植的手術成功率約90%,與病人的年齡、病情有關。
醫師強調,心臟移植的手術成功率約90%,與病人的年齡、病情有關。

嚴重心臟衰竭 需做心臟移植手術

臨床上,輕微的心臟衰竭可透過藥物、調整生活型態來治療;嚴重的病人則必須接受外科手術,例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左心室減容手術,得以暫時延長生命與改善生活品質。至於末期心衰竭,藥物治療和傳統手術都無效時,心臟移植是唯一的方法。

諶大中主任強調,心臟移植的手術成功率約90%,與病人的年齡、病情有關;除了一般手術的風險外,還包括心律不整、聲音沙啞、栓塞、中風、呼吸衰竭、腎臟衰竭、肝臟衰竭,或其他器官衰竭等。

另外,心臟移植手術後必須終生服用抗排斥藥物,抗排斥藥物的使用與副作用,是手術後最難以照顧,也最需要注意的部分,只要按時回診、配合醫囑進行檢查,可維持正常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器官捐贈人數和等待人數相差甚遠,楊先生住院2個月等待換心的期間一度絕望,想移除左心室輔助器、放棄等待,經過醫療團隊勸說,所幸後來順利等到心臟。

根據器官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台灣等待器官移植病患有9358人,其中等待腎臟的有7209人、肝臟1221人、眼角膜642人、心臟234人、胰臟125人、肺臟32人,今年度接受大愛器官和組織移植者共有755人,但大愛器官捐贈總人數只有273人,顯示民眾對器官捐贈仍需再努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