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滿2千案 石崇良曝未來效益

衛福部健保署5月1日起將19種癌症的NGS納入健保給付,每人一生只能申請一次,預計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健保署署署長石崇良今(5/14)日表示,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過去5年已經整合36個生物資料庫,考慮資料龐大性、更高規格保護性,因此將檢體數據存在平台,作為未來給付效應評估甚至提供給新藥研發來源。

癌症長期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相關醫療支出近1400億元,佔國家總醫療預算近2成,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是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衛福部5月起將19種癌症的NGS納入健保給付,透過檢測生物標記尋找基因突變,進而評估標靶藥物精準投藥,預計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

國衛院與羅氏大藥廠今攜手舉辦「示範計畫領航、健保給付接棒-開創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記者會」,國衛院、衛福部、五家國際大藥廠包括羅氏大藥廠、臺灣中外製藥、臺灣默克、臺灣禮來、臺灣諾華以及17家醫院均派代表出席。

國衛院與羅氏大藥廠今攜手舉辦「示範計畫領航、健保給付接棒-開創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記者會」。胡順惠攝
國衛院與羅氏大藥廠今攜手舉辦「示範計畫領航、健保給付接棒-開創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記者會」。胡順惠攝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致詞時表示,2010年立法通過「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其實過程很艱難, 因為過去臨床研究檢體做研究覺得丟掉很可惜,都放在教授冰箱裡,不知道哪天還能拿出來研究,因此把個別冰箱拿出來整合成管理庫,直到2018年至2019年已累積30幾個資料庫。

石崇良指出,當時開始思考如何擴大檢體收案,但當時已經有45萬個檢體,只是散落在不同醫院,因此開始整合,2019年成立該平台,所有檢體由各醫院生物資料庫保存管理,同時建立品質、進出庫流程、資料格式標準化,真正成為國家級平台,國際藥廠看到利基,2020年羅氏希望協助政府更快速成立生物資料庫,未來希望導入基因資料,去年8月成立NGS專家小組,讓基因檢測成為常規。

石崇良近一步說明,平台過去5年已經整合36個生物資料庫,標準品質達到一定水準,申請者能透過單一窗口接洽,是台灣最完整的生物資料庫,可以將數據放上雲端平台查詢,病人移動不需要重新檢測,數據也可作為未來給付效益評估、提供給新藥研發或評估資料材料來源,是個人化醫療重要利基。

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也說,目前已經收案2千案,包括肺癌604例、胰臟癌445例、胃癌349例、食道癌291例、膽管癌204例、膽囊癌41例 ,除了肺癌其他都是以消化道性的癌症為主,讓病人、醫師、藥廠三贏,帶動國內基因檢測方式。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則說,台灣推動個人化精準醫療已多年,透過基因檢測和智慧化分析,使醫師能做出更精確的臨床決策,期望能大幅改善病人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同時降低無效用藥,使健保預算更有效地被利用。

更多太報報導
荷包準備好了?日本搖滾天團ONE OK ROCK巡迴海外首站在高雄
今降雨趨緩早晚涼 週四再迎東北季風 明起「連3清晨」恐下探15度
南投露營場私刑打死員工 縣府:非合法露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