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 首屆5得主深耕在地認同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教育部首屆「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今(23)日舉行頒獎典禮,公開表揚3位個人獎、2個團體獎得主,有人孜孜矻矻推動地方文史,有人教授歌仔戲長達27年,也有學校推出「民族教育特色」的校本課程獲得肯定。

個人獎得主黃美靜表示,小時候常跟祖母到廟口看戲,童年和同伴玩歌仔戲的角色扮演,身兼演員、導演和編劇,後來進入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後跟國寶級歌仔戲大師廖瓊枝習藝,之後考上「歌仔戲傳藝計畫」,經常到世界各國巡迴,成為1名演員,後來擔當起傳承歌仔戲責任。

黃美靜表示,她推廣歌仔戲文化27年,過程充滿艱辛,需要針對學員學習個別差異,設計不同教材和教法,她受邀各單位教授歌仔戲,多達50幾個團體,從國小學童、國高中、大學生乃至90歲長者,也曾在立法院、新北市議會教立委及議員唱歌仔戲。

「個人獎」得主、阿里港文化協會理事長吳庚元表示,他從高雄美濃遷居屏東里港,因媽祖廟前1排石碑,對在地文史感到興趣,進而挖掘史料,並與地方仕紳一同創立「阿里港文化協會」,以培養「在地認同」為宗旨,出版《里港鄉志》,並將鄉土文史推展至校園,讓更多人認識家鄉,讓里港成為有特色的地方。

「個人組」得獎者何文賢偶然機緣翻閱文史刊物,知道所居地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及文史資料,便開始從事地方文史研究與推廣,並號召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完成社區文化地圖,從社區導覽開始,到社區大學開課培訓人才,讓地方文史的推廣得以開枝散葉。

「團體組」獲獎的屏東縣青山國小,結合部落文化,以排灣族家屋概念為核心,將文化及語言自幼扎根、沉浸學習,全校教職員共同規劃民族教育為特色學校本位課程,讓語言、文化融合生活體驗,成為為孩子成長的原動力。

「團體組」獲獎的嘉義市宣信國小,位於南田古道上,具有豐富且多元的人文歷史,在親師生努力下,規劃多元校本特色課程,建構學校社區意象,透過深耕本土及國際交流,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及在地認同。

教育部首屆「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公開表揚3位個人獎得主。(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首屆「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公開表揚2組團體獎得主。(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