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桑樹葉片營養高羊鹿愛 可替代進口苜蓿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2日電)降低進口依賴有助強化糧食安全,畜試所今天表示,研究發現國產桑樹開發灌木化栽種可大規模生產,且葉片、軟嫩枝條的粗蛋白質跟進口苜蓿相當,羊、鹿也喜歡,可作為芻料推廣。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發布資訊指出,國內畜牧場多以國產的狼尾草、青割玉米或盤固草來飼養羊、鹿,但是這些芻料粗蛋白質含量不足,須再購買進口苜蓿乾草與飼料補充營養;經研究已找到本土芻料可作替代,增加飼糧供應的穩定性。

畜試所指出,研究時化驗發現,國產桑樹的葉片與軟嫩枝條的粗蛋白質含量平均有15%以上,已與高品質的苜蓿相當,又有適量的纖維,適合作為本土芻料發展,而且飼餵羊、鹿時,動物都很喜歡。

且本土生產的桑樹生產快速且再生能力強,畜試所說,這次研發使用的是葉用品種,葉片繁茂且全年可發芽,每40到60天就能收穫一次,全年乾物產量可達每公頃12到15公噸。

可大規模生產利用,畜試所說,枝條扦插就能繁殖,易於栽培生產;矮化的灌木型式種植方式,不但可直接用於動物放牧,也可用收穫狼尾草或青割玉米的機械採收,然後供應圈飼動物食用,不需要另外開發機械。

另外,畜試所告訴中央社記者,開發本土葉用品種桑樹灌木化生產技術已經成熟,接下來希望做推廣,而農民的接受度是關鍵,希望有興趣的農民跟畜試所接洽技轉生產。(編輯:陳政偉)1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