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社團拜會 文化部:中正紀念堂三軍儀隊崇敬儀式7月取消

 文化部表示,中正紀念堂三軍儀隊崇敬儀式 ,將在7月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通過後取消。圖為駐守在中正紀念堂的海軍儀隊禮兵正在降旗。(資料照片/范揚光攝)
文化部表示,中正紀念堂三軍儀隊崇敬儀式 ,將在7月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通過後取消。圖為駐守在中正紀念堂的海軍儀隊禮兵正在降旗。(資料照片/范揚光攝)

台灣社等多個本土社團26日共同拜會文化部,暢談台灣文化政策、中正紀念堂轉型、台語文推廣保存等多項議題交換意見。北社副社長羅浚晅代表各社團詢問中正紀念堂轉型進度,文化部表示將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三軍儀隊崇敬儀式,待7月召開的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通過後將取消。

至於更改名稱曾經提出幾個方案,但都沒有通過,羅轉述,文化部表示將再繼續努力。至於銅像移除,因為需要更多的社會共識,將先擴大辦理極受好評的「想像中正紀念堂的100種方式展覽」全台巡迴展出,讓民眾透過沉浸式體驗,了解中正紀念堂轉型可以帶來更貼近現代台灣社會營造發展需求,擴大社會支持,空間利用去個人、去威權,轉向民主與自由。

南社副社長蔣為文特別請益在無專責機構現況中,台語文如何保存與推廣,期待新成立的「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能優先考慮設在南部,文化部表示這幾年一直持續強化,現在政院已通過「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作為國家語言研究、調查、保存、推廣、發展及資源整合的專業組織,送請立法院通過後即可施行。

蔣為文轉述文化部指出,台語雖然不似客語、原民有專責機構,但是有關台文出版、網路影音、台劇開發編製等經費已從初始的一億增至今年(2024)的8.09億。並且文化部已規劃台語生活化方案,將推動「台語家庭」,設計可以讓獎勵金充分回饋台語文產業的辦法,創造家庭與文創雙贏局面。

對於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執行長莊豐嘉所關心的519白色恐怖紀念日推行落實,文化部表示除了人權博物館舉辦系列教育推廣活動,由於政策鼓勵台灣本土文史元素產品和社會氛圍的轉變,目前已經出現很多優良的有關228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的小說或網路影音、戲劇作品,以台灣這類題材的豐富性,國人將普遍知曉臺灣民主自由背後所歷經的苦難,歷史記憶不會隨時間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