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逾5.3萬例、181死!台中市最多、增2兒童重症1人曾打過一劑疫苗

國內今(18)日新增5萬3643例COVID-19本土病例、181例死亡個案,又以台中市通報案例最多,高雄市緊追在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的為20多歲男性,有癌症病史曾簽署DNR,確診後出現呼吸喘症狀,經治療兩週後仍不幸過世;另增2兒童重症,分別為6歲與1歲男童,無慢性病史,其中6歲童接種過一劑新冠疫苗,因染疫併發肺炎、呼吸窘迫「插管治療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53,7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3,643例本土個案及6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81例死亡。

今通報181死!20多歲男有癌症病史,確診後「呼吸喘」兩週不幸過世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18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79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4例具慢性病史、12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6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5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羅一鈞說明,今日不幸逝世的死亡個案中,最年輕個案為一名20多歲男性,本身有癌症病史、曾簽署DNR、未曾接種過新冠疫苗,於5月30日確診,出現呼吸喘症狀,經治療兩週後仍不幸過世,死因為心肺衰竭併心因性休克及新冠肺炎。

增2兒童重症,6歲童曾接種過一劑疫苗,染疫併發肺炎「插管治療中」

今日兒童重症個案再新通報2人,其中一名為6歲男童,本身無慢性病史,於6月10日曾接種過一劑輝瑞BNT兒童疫苗,因為確診接觸者使用快篩檢測為陽性,經醫師診斷確診。於6月11日發燒到39度,6月13日出現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等症狀至急診就醫,醫師發現有胸凹、呼吸有喘鳴聲,且X光顯示兩側有肺炎並合併呼吸窘迫,故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後收治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治療,經診斷為染疫出現肺炎合併呼吸窘迫。

另一名則為1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於5月29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聲音沙啞等症狀,隔日快篩陽性確診。5月31日因出現呼吸困難、胸凹症狀到急診就醫;經醫師評估有呼吸窘迫緊急插管入住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後,病況好轉,於6月1日拔管移除呼吸器,6月9日康復出院,經醫師診斷為染疫合併之哮吼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2022年本土疫情發生至今累計61例兒童重症、17人不幸死亡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從今2022年本土疫情發生至今6月17日,累計61例兒童(12歲以下)重症個案,當中21例是腦炎、12例是MIS-C(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12例為肺炎(含細支氣管炎)、6例哮吼、5例家中死亡、3例敗血症、2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上述個案有17人死亡,5名合併腦炎、4例肺炎、2例敗血症、1例共病(腦腫瘤)及5例家中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從今(2022)年1月截至目前,本土病例共累計316萬2,445案,中重症累積達12,340例,其中4,196人不幸病歿;本土病例確診輕症無症狀比例為99.61%,中症比例為0.23%,重症為0.1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22縣市皆有確診!台中、高雄、新北個案數最多,台南、桃園、彰化次之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3,643例本土病例,為25,098例男性,28,514例女性,3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

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983例),高雄市(7,579例),新北市(6,398例),台南市(5,322例),桃園市(4,611例),彰化縣(4,247例),台北市(3,463例),屏東縣(2,512例),雲林縣(1,535例),苗栗縣(1,320例),新竹縣(1,243例),南投縣(1,220例),嘉義縣(1,094例),宜蘭縣(963例),新竹市(888例),花蓮縣(809例),嘉義市(752例),基隆市(663例),台東縣(609例),澎湖縣(245例),金門縣(162例),連江縣(25例)。

今新增64例境外移入:分別來自美國、土耳其及越南等國,另46例調查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6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8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4例),土耳其及越南(各3例),英國及法國(各2例),沙烏地阿拉伯、瑞典、泰國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4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6月17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