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欄-只會管制不知鬆綁 疫後經濟嚴峻

蔡英文政府的第二任期已經開始一週有餘,然而攻佔媒體版面的不是蔡政府要如何落實就職演說中「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新聞,而是立法院如何配合成立修憲委員會,並在2022年縣市長選舉時公民投票複決立法院通過的修憲案。姑且不論這與中選會日前振振有詞宣布公投與大選脫勾原則相違背,修憲完成後政府各項施政就更順暢了嗎?

猶記前總統李登輝在任內進行了六次修憲,並聲稱修憲完成後可換來三十年的長治久安。然而修憲完成後不僅未有長治久安,反而因為取消閣揆的立院同意權,導致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之權責不符的現象。可見修憲不見得可以讓政府體制運作順暢,在位者是否願意節制本身權力,以及是否願意創造憲政慣例,恐才是體制運作順暢的根本。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前言,明明有「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的文字,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明定大陸地區為台灣地區以外的中華民國領土,然而蔡英文卻把中華民國台灣當成正式的國名來用,試問在中華民國管轄範圍內有任何機構可以對其形成節制嗎?大法官釋憲或監察院或許可扮演此角色,不過當蔡英文提名者佔大多數,試問大法官及監委有道德勇氣來指正總統「你錯了嗎」?

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有民進黨立委主張修憲要增加立院席次。殊不知2004年第7次修憲時,就是民進黨堅持刪減立院席次減半,任務型國大才通過修憲案,將立委人數從225減至現今的113。如今竟然還有該黨立委提議要增加立委席次,難道不該對過去錯誤的堅持道歉?或由提議立委本身對自己如此不用心或前後雙重標準致歉?

從過去的修憲歷史觀察,很明顯可以看出修憲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要來得多。既然如此,還要繼續將施政重心放在修憲上嗎?尤其是以外貿帶動經濟成長的台灣,在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化停滯之影響下,經濟發展的挑戰可謂是空前嚴峻,正需要政府傾全力來穩住經濟。偏偏蔡英文提出要許多政治動員的修憲案,民進黨立院黨鞭立即配合辦理,試問還有人會關心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發展?

更何況日前行政院在發放紓困金及規劃振興經濟抵用卷政策方面荒腔走板,引發不少民怨,說明民進黨政府在推動振興經濟政策上能力不足。蔡英文政府的第二任,原有的財經相關部會首長維持不變,並未因振興經濟政策規劃不當而去職,可以想見同一批財經官員恐難應對受疫情衝擊甚巨的內外在經濟情勢,老百姓豈會有好日子過?

實際上老百姓沒好日子過本是可預見的結果,畢竟2018年民進黨在地方縣市長選舉的大敗,係受到執政成績不佳的影響。2020蔡英文政府能連任,並非因執政能力大幅提升重新受到民眾肯定所致,而是受到香港「反送中」風潮所引發之「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之恐懼心理的影響。既然蔡英文政府不是以振興經濟有方的原因當選連任,第二任的執政又豈會在振興經濟上有新的建樹?

回顧第一任期內號稱要推動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再加上後續增加的二大產業計畫的5+2產業創新計畫,始終未能解決五缺六失問題—「五缺」是指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六失」則是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國家失去總體目標。如今要在不健全的5+2創新產業基礎上,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談何容易!

明明在四年前就職時宣誓「產業的佈局和國土的利用,應該拋棄零碎的規畫,和短視近利的眼光。」實際施政的結果卻是農地違章工廠的就地合法,前瞻基礎建設的零碎規畫與短視近利,完全看不到所謂的國土完整規劃與利用在那裡?既然民眾在反中的情緒下,以817萬張票選出了不擅長經濟發展,且面對疫情後經濟只知管制、不知鬆綁的政府,只能概括承受所有執政苦果!

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即使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缺乏有力在野黨及媒體的監督,但是不當的施政終究躲不過天眼。就如同阿扁雖然靠兩顆子彈連任總統,卻在不名譽中下台,迄今仍有行動限制一般。誰又能說世上沒有公道可言? (作者艾中樺,台灣/大學教授)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