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欄-台灣要想跟大陸脫鉤 無異自尋絶路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來台,原先大張旗鼓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臨時取消,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也未啟動談判,取而代之的則是討論如何遏制中國大陸經濟影響力,共同創造新的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大陸經濟依賴。這種「脫鉤中國」的構想,是川普今年大選的主軸,能否做到?已經大有疑問;台灣如果盲目配合,後果之嚴重更難以想像。

蔡英文總統八月二十八日宣布開放美豬後,美國在台協會(AIT)官網就宣布,美國和台灣將舉辦一場經濟商業對話,並由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和環境的次卿克拉奇主持;AIT並宣稱,這場新的高階年度經濟對話「將提供平台,深化美台在各項優先議題的經濟連結,有助於開拓新的經濟合作領域,以及加強現有的合作計劃」,隨後台灣官方就敲鑼打鼓,把經濟與商業對話說成好像BTA的起點,外界也認為美國可能宣布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重啟談判,或是開始討論BTA,以回報台灣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然而克拉奇還未啟程,美國就將其定位為參加李登輝的追思告別禮拜,原定的高階年度經濟對話取消,所有的高層會晤也改為閉門會談。

據台灣知情官員透露,克拉奇之行,台美雙方都有收穫,議題從5G、供應鏈重組、半導體、印太戰略都有觸及,其中新南向與美國印太戰略有共同利益;將是雙方下階段討論重點;而按照日經新聞報導,克拉奇和台灣官員會談時,聚焦於遏止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措施,尋求台灣半導體業合作、更嚴格限制中國投資的需要及美台如何共同合作創造新的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顯而易見,克拉奇來台主要目的是要台灣全力配合美國遏制中國,重組供應鏈,跟中國脫鉤,而不是來討論FTA、BTA或是TIFA。

美國如此盤算,完全可以理解。過去半年來,美國積極與澳洲、印度、日本、韓國、紐西蘭和越南,洽談合作「推動全球經濟」,意圖重整供應鏈,減少對中國大陸依賴;加上美國的亞洲EDGE計劃,期盼發展外國能源市場,讓印太策略與新南向政策變成有共同的戰略利益;此外美國推動的「潔淨網路計劃」,形同美國在亞洲針對中國大陸的三大議題,包括供應鏈、能源與電信網路,都與台灣有關,要求台灣配合,當然不足為奇。問題是,無條件的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大陸,跟中國大陸脫鉤,台灣能夠做得到嗎?對台灣究竟會有什麼影響?

政治方面姑且不論,光從經濟來看,台灣要想真正「脫鉤中國」,就是不可能的事,真若如此,台灣無異自尋絕路。因為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對象,出口進口都是如此;大陸也是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和最大投資地區;兩岸經貿關係之密切與重要性,是任何其他地區都無法相提並論。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至大陸與香港金額達到一一二六.七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2.3%,創十年以來新高,較上年大幅提高三.六個百分點;相對的,台灣對東南亞的出口比重僅佔15.8%,創十年以來最低,比去年同期減少0.八個百分點;而美國僅佔14.5%,微增0.五個百分點,這不僅證明以新南向政策來減少對大陸經貿依賴的政策無效,也意味美國企圖重整供應鏈,減少對大陸依賴,必然也會失敗;對大陸貿易依存度如此高的台灣,難道還會有好下場嗎?

事實上,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貿易引力」的理論,兩國之間的貿易與其經濟大小(以GDP規模與人口衡量)成正比,與其地理上或文化上的距離成反比關係。中國大陸的GDP總量已達十三.六兆美元,每年進口量二.一兆美元,都僅次於美國,將近十四億的人口則是全球第一,既是世界最大工廠,也是世界最大市場,對鄰近國家當然有強大的吸引力。大陸GDP是台灣的二十三倍多,人口是台灣的六十倍,兩岸一海之隔,血脈相連,台灣對大陸的經貿依賴,不僅有其必要,更是必然。台灣要想與大陸脫鉤,談何容易?更何況當前兩岸貿易結構,絕大多數都是產業內貿易,已經細密分工,在同一供應鏈上配合多年,很難分割。

再從實務看,民進黨政府從去年就拚命以補貼利率方式吸引大陸台商回台投資,可是上半年台灣對大陸投資金額,增幅卻高達52.5%,一改過去幾年「貿易熱、投資冷」的走勢。另外,根據經濟部七月底統計,投資台灣三大方案通過廠商已達五七七家,合計總金額突破1兆元新台幣,其中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就佔七成以上,這個數字看來雖十分可觀,但究竟有多少落實?資金是否真的匯回?外界都高度懷疑。業者明確指出,台灣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問題,至今未解,如果真有那麼多台商回流,「五缺」問題勢必更加嚴重,何以沒有聽到抱怨?台商大批回流既然都只是假象,又如何奢談「脫鉤中國」?

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對美國的經濟制裁,也採取強硬的反制手段,好比針對美國對華為、TikTok等企業的打壓,中國大陸商務部日前就發佈「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將審查外國實體在國際經貿及相關活動中,若有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違反正常的市場交易原則、中斷對中國企業或個人的正常交易、或對中國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採取歧視性措施、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或個人合法權益,就會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加以制裁。台灣雖不是外國,但若真要妄想「脫鉤中國」,大陸難道不會從經濟上制裁嗎?台灣又能承受嗎? (作者汪誕平,台灣資深媒體人)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