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是非集-改革刨掉自己的根 才是危機所在

以「革新團結,重返執政」為階段性任務的中國國民黨,終未能在總統和立委大選中扳回頹勢,因而引爆黨內的路線之爭,甚至還將檢討的重點直搗關乎核心理念與精神的「一個中國」原則。這個現象其來有自,應可追溯自「太陽花學運」起的「恐中」和「反中」氣氛,此後使中國國民黨有如驚弓之鳥,在兩岸政策上趨向採取消極低調甚至迴避的立場。

「太陽花學運」讓兩岸關係開始降溫,社會上也營造出「恐中」和「反中」的氣氛,而隨後來到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國國民黨未能化解社會對兩岸關係產生疑慮,也讓他們被扣上「親中賣台」和「買辦」的帽子,終而導致大敗。一年後舉行的總統和立委大選時,中國國民黨難以振衰起敝,更讓民進黨初次奪得全面執政的地位。

大選落幕後,中國國民黨高層重新改組,繼而定出「革新團結,重返執政」的階段性任務與目標。但這八個字所表達的任務與目標,可看出僅與該黨的自身有關,也像是只針對黨員同志的訴求,而毫無與民眾對話與提出號召的意涵。例如,若是以「與民眾在一起」或「和平、安定、進步、繁榮」作為黨的任務與目標,就與民眾產生了聯繫,並張舉要為國家和民眾打造甚麼樣的未來。

中國國民黨應該清楚兩岸因素已使他們接連大敗,但卻只提出了「內縮」式的任務和目標,彷彿過去的失敗僅在於黨內不能團結及有待革新,但要革新些什麼?革新能帶給民眾甚麼不一樣的未來?卻完全與民眾失去聯結。更何況,國民黨不必張舉「重返執政」的目標,任何人也都知道這是中國國民黨所希望達到的,但國民黨沒說清楚的是,民眾為甚麼要支持國民黨重返執政呢?

事實上,從中國國民黨在兩岸關係被操作成選戰的負面包袱後,僅提出「革新團結,重返執政」的任務與目標來看,推測他們對自己在處理兩岸關係所能扮演的角色和功能,已經失去信心,且對既有的兩岸政策也有所動搖。中國國民黨前年底九合一地方大選中雖然獲得大勝,但畢竟該次選舉屬地方層次,並非直接與當然關涉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議題。同時,「韓流」能在地方選舉中產生外溢效果,幫助了中國國民黨大有斬獲,這終究也是一時的「意外」。

當「韓流」的效應在總統和立委大選中,被執政黨使用任何可能資源和權力的壓抑,且民進黨全力打出「恐中」和「反中」牌獲大勝,導致中國國民黨大敗後的檢討,又出現為了「重返執政」的目標,欲將黨的基本精神與所追求的價值,轉而改為與民進黨相同的方向。然而,中國國民黨若改成了民進黨的「複刻版」,即已猶如滅黨,既未必未來即能「重返執政」,更還為兩岸關係增加了負面發展的因素。

過去馬英九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堅持把「不統」放在首位,而且原意是指在他擔任總統的任期內,不會和大陸進行統一談判。同時,當時也因有「九二共識」作為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所以能民間深化交流與台灣得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這些論述及主張都是花腦筋想出來的,但現今黨內出現了以刨掉自己的根當成改革的呼聲,類此過於簡單化與膚淺的想法愈多,或許才是中國國民黨真正的危機所在。

(作者成言,台灣文字工作者)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