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時評-台灣甘入美製新冷戰棋局 兩岸將更惡化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於7月24日在加州尼克森圖書館的場地,以「共產主義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為主題發表演說。特別選在這個場地,當係因尼克森是開啟美國與中國大陸建立「正常化關係」的總統,而成果則表現在從1979年1月1日起,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改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代表中國的政府。但弔詭的是,那個年代的美國為何背棄中央政府退守台灣的「自由中國」,反而承認共產極權的「鐵幕中國」呢?

龐培歐在演說中特別強調,當時國務卿季辛吉對華政策的戰略是「引發改變」(to induce change),也就是藉由幫助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能夠讓他們內部引發改變,終而將朝向自由民主體制發展的轉變。簡單說,美國認為與中共進行關係正常化後,可以對中共政權產生「和平演變」的預期效果。但真的就只有這一個理由嗎?

事實上,美國從1970年代開始積極與中共進行「關係正常化」,當必以國家利益為其根本的考量。而在當時國際冷戰的局勢下,由於屬「共產極權」的中共與蘇聯交惡,美國見到了抗衡蘇聯的契機,於是就開始拉攏中共來聯合牽制蘇聯。就才是當時美國最佳的國家利益所在,也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根本原因。

也因此,儘管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被美國視為「自由中國」,但終究還是遭到美國的背棄。由此可知,自由民主往往只是美國處理國際關係事務時的表面說詞,國家利益才是其真正的考量。然而,這段歷史在龐培歐的演說中,卻全然未置一詞。

在龐培歐的演說中提到:「誠如奧布賴恩大使所說的,我們必須記住中共政權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總堅信破產的極權主義意識形態。」 此一說法似乎又將時光帶回了30多年前冷戰時代的歷史情境中。其實,中國大陸目前並非實施共產主義,而且在中國大陸迎向經濟全球化後,「極權主義」的統治形態本也難以與之相容。

已過世的學者鄒讜對中共於改革開放後的統治形態,採用其所創的「全能主義」(Totalism)理論來與「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區分。概要來說,全能主義指的是一種指導思想,即政治機構的權力可以隨時地、無限制地侵入和控制社會每一個階層和每一個領域,且僅限於表達政治與社會關係的某一種特定形式,並不涉及該社會中的政治制度和組織形式。

就鄒讜的看法而論,中共在涉及政治方面必有所管控,但未必屬無時無刻地嚴密監控。再以現實狀況來看,中共也不可能像三面紅旗到文化大革命的時代,政治機構的權力幾乎涵蓋了整個社會。若真如此,難道中國大陸的民眾都願意逆來順受?

美國此刻把中共形容成猶如1980年代前的「鐵幕」,並強調要讓美國人民了解中國對他們的經濟、自由和自由世界未來的威脅,這訴求究竟意味著什麼?無非就是壓抑中國大陸崛起的大內外宣。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在美、陸博弈的棋盤中,顯然自甘成為美國的一顆棋子,當也最為配合這方面的宣傳。

然而,我們不能忽略的問題是,中共政權的正當性基礎乃在於政績,尤其對於解決台灣問題而完成國家統一,更是大陸民眾普遍期待,重要性超越追求自由民主體制的政績。因此,台灣一味投入美國製造的「新冷戰」格局中,反而將使兩岸關係更加惡化。 (作者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