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公司管理/孫陶然:戰略需頂層設計,想清10年3年的事,才能想清今年

9月16日,大陸聯想之星創業CEO特訓班第十期LS10開學典禮隆重舉行,拉卡拉集團董事長孫陶然出席典禮並給學員講授了開學第一課《創業企業的戰略和商業模式》。 在開學典禮上,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先生不吝對孫陶然的稱讚: 為什麼請孫陶然給大家講課?我覺得會對大家特別有好處。大家一定要認識到創業實際上是一個很艱難的事,要有不斷的追求,要有非常堅韌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他的學習能力。 在把拉卡拉後臺做的非常強大的同時,孫陶然還能有時間寫書,在喜馬拉雅電臺上做節目,最關鍵的在於他能用好人。用人,怎麼用好人,識別人,這是孫陶然的長項,而且他能把時間用在點上。所以他寫36條軍規,肯定不是像一般的經濟學教授,或者管理學教授,是聽了別的老師講的,或者看的,他是自己一條一條總結出來的。 以下為孫陶然在聯想之星創業CEO特訓班上的課程實錄。 大家在一起過了一上午,下午由我跟大家來分享關於戰略和商業模式的一些思考。 剛看聯想之星學員中的融資土豪榜,我是比較有感觸的。有的企業的商業模式需要融很多的錢才能做成,有的商業模式不需要融錢,因為它一開始就可以靠自有的資金滾動發展起來。我們應該選擇哪一種商業模式? 我認為需要先燒掉巨量的資金才能夠成功的商業模式,是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才可以選擇的商業模式。對於絕大部分的創業者來講,還必須選擇那種可以靠主營業務盈利,並且逐步擴大盈利的這樣一種商業模式。 這種商業模式有幾個前提,第一個前提是你未來的市場,未來的用戶需求一定是無限的,或者說是大眾的、絕大多數的剛性需求。第二個條件就是這個創業者本人要有非常大的忽悠本事,還要有非常大的成功的運勢,你能夠不斷融到越來越多的錢。 絕大部分創業者還必須考慮自己所做的業務怎麼能賺錢,如何靠著自己的盈利來支撐公司一步一步去發展。一方面要祝賀融到那麼多資的星友,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提醒大家,做企業,現金流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現在賬上有多少錢,不管你先融到了多少錢,如果你不知道你怎麼賺錢,並且不知道你怎麼樣去接近盈虧平衡和賺錢,你賬上再多的錢,都是坐吃山空,一旦你坐吃山空光了,又融不到再多的錢,你的企業就陷入了困境,這個需要我們所有的人來共勉。 只有特殊特質的人才能做好CEO 柳總上午談了作為一個合格的CEO應該具備哪些特質,我在軍規裡面總結的是需要具備三個素質,兩個能力,跟柳總談的差不多,跟大家複盤一下,加深一下理解。 各位都是CEO,你在創辦這個企業,需要你有一些特質,也許你天生就有這個特質,你就需要繼續發揚。也許你天生不具備這個特質,你就需要後天修煉,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好一個CEO,只有特殊特質的人才能做好CEO。 1. 合格的CEO需要三個素質 第一個是志存高遠。你作為CEO創業,你定一個什麼樣的遠大目標,這個很重要。如果我們的目標只是小富即安,賺一點錢我們幾個人分一下,買一個別墅,買一個車,那麼這個企業永遠做不大。 如果你定位在一個非常遠大的志向上,就可以法乎其上,得乎其中,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更關注的,就是看他的創始人是不是一個志存高遠的人,是不是一個志向很遠大的人,如果不是,我們是絕對不會投的。只是志存高遠,眼高手低也不行,滿嘴談的全世界最先進的名詞,和最先進的概念,那也是不行的。 第二個素質就是意志堅定,遇到任何的問題都打不垮。我們見有很多很脆弱的人,在創業的路上,你會遇到非常非常多的挑戰和波折。這個時候你作為領軍人物,你能不能夠不被擊跨,如果你先衰了,你先頹了,你先喪失信心了,你的公司就完蛋了。 很多人說沒有問題,說我意志堅定,遇到我身上肯定沒有問題的,但真到你身上,你能不能扛住?我真見過很多創業者創業之後牙掉了,頭髮白了,神經衰弱了,你作為一個CEO意志能不能堅定住,因為創業往往到最後,比拼的是誰能咬牙多堅持五分鐘,意志堅定非常重要。 第三個就是胸懷寬廣。你是不是一個胸懷寬敞的人,就決定了你能不能找到人才,能不能把人才hold住,一起向前發展。什麼是胸懷寬敞,你股權設計,你對下屬分工安排,還有公司很多重要階段,其實都在考驗這個創始人的胸懷。一個沒有胸懷的人,他是沒有辦法凝聚起一批人才,堅持下去的,很多創業公司走著走著就分家了,就各奔東西了,很大程度上的原因不僅僅是對戰略方向上的分歧,很多分裂的公司原因是對未來的看法不一致,其實這不是表層的因素,底層因素應該還是利益和整個協調的問題。 小結一下,志存高遠,意志堅定,胸懷寬敞,這是我認為CEO必須具備的三個要素。 2. CEO要具備兩種能力:戰略能力,學習能力 戰略能力是創始人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CEO就是船長,你這個企業大一點就是泰坦尼克號,小一點就是敦克爾克的小舢板。無論是大船還是小舢板,最重要的有三個因素。 第一個是方向。你要去敦克爾刻救援,必須從英國往南開,往東,往北開,往西開,你是走不到目的地的,方向走偏了。 第二個是航線。知道往南開,還必須設置出正確的航線,你的航線不對,泰坦尼克就撞到了冰山,即使萬噸巨輪,也會撞翻的。 第三個是執行能力。那個船的發動機,或者劃漿的水手,他必須拼命去劃,才能劃向目的地。對於CEO來講,給你這艘船指明方向和航線,這就是企業的戰略。CEO必須有戰略能力,而且戰略我認為有高低之分,高下之分。 戰略水準高和低,差別很大,戰略水準高你可能就制定了正確的航線,就可以事半功倍,水準低,可能最後是事倍功半。戰略決定是分高下之分,軍事上來講,高明的戰略是不需要士兵去拼刺刀,因為它謀劃得早,在帷幄之中就已經決勝千里之外,不需要打就已經贏了,或者稍微一打就贏了,這就是高明的戰略。高明的戰略就不需要士兵去拼刺刀,這個高下之分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另外一個就是學習能力。一個不具備學習能力的人,現在起點再高,最終也是一個落後的軟弱的人。一個具備學習能力的人,現在起點再低,也會越走越強。具體來講,有三種學習方法。 一種是跟古人學,前人學,就是讀書,看書。別人既然都寫出一本書,一定有他獨到的地方。俗話說要想給別人一碗水,你必須自己有一桶水,寫書的人掌握的東西一定要遠遠多於一本書,把它凝聚成一本書,你去學,這個很重要,所以愛讀書的創始人值得投資,有前景。 第二個就是跟先進學,身邊任何人只要任何方面做得好,你就研究一下他為什麼做得好,給他總結一下。如果你每天遇到的某一方面比你做得好的人,你都從他身上學一招,學半招,那麼你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另外就是跟自己學,就是複盤,這是聯想文化裡面重要的一點。通過不斷對自己做的事總結經驗和教訓,來提升自己。我們講吃一塹長一智,你跌一個跟頭,你一定要想明白123,為什麼跌了這個跟頭,怎麼樣不跌這個跟頭,然後就在同樣的事情上不會跌跟頭。最高明叫吃一塹長三智,最最高明的是看別人吃一塹,自己長三智,這些都需要靠複盤。 三個素質,兩個能力,大概除了戰略能力之外,都是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學習和鍛煉來提升的。這也說明作為創始人來講,既是挑戰特別大的一件事,也是通過學習來掌握的,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 只有創始人能夠制定戰略 回到今天給我的課題,叫創業中的戰略與商業模式,我理解是讓我講兩個問題,一個是講戰略,一個是講商業模式。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這句話想說什麼含義呢?想跟各位講的是戰略非常重要的,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戰略非常重要,制定戰略是創始人責無旁貸的使命,是創始人的核心任務,是創始人的第一任務。 船長的崗位在駕駛室,創始人的使命是定戰略。柳總提出了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柳總說我天天玩,但為什麼拉卡拉卻能發展得很好呢?我認為就是我把管理三要素做得比較好,我再怎麼玩,沒有影響我去定戰略,反倒加強了我的定戰略。 若一個CEO每天7×12小時坐在辦公室,盯在公司這個攤上,如果你沒有把戰略定對,定好,你依然無法讓這個企業發展起來。所以諸位創始人一定要非常清楚,你創業,管理這家公司,最核心的事情是把你的戰略定下來,定對,定好。 我剛才講過戰略是有對和錯的,戰略是有高有下的,有高明的和不高明的戰略。解放戰爭時期,當共軍制定出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再加上遼沈和淮海戰役等,你不需要前線的士兵一槍一刀拼了。如果是一個錯誤的,不高明的戰略,最後就會變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戰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創始人來講,你把80、90%的時間都用在戰略上,都不為過。一定要為你的企業制定出一個正確的高明戰略。 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這是《孫子兵法》裡的,講的什麼是戰略。戰略就是戰爭的謀略,就是我們針對全域做的一個規劃。就企業而言,我的理解是這企業三年五年,甚至是更長遠,你要發展成什麼樣,怎麼能發展成這個樣子,這就是企業的戰略。 我認為戰略需要頂層設計,要先想清楚十年的事,再想清楚三年的事,然後才能想清楚今年的事。如果不去想十年的事,直接就上來想今年的事,你想不清楚的,要先想清楚全域的事,再去想局部的事,這就叫頂層設計。在聯想文化裡面有一句話叫退出畫面看畫,油畫如果離得很近,看到的都是色塊,只有推到一定的距離,才能看出來這個畫畫的是什麼,這就叫退出畫面看畫。 聯想還有一句話叫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要求領導者必須具備這個能力,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質。我喜歡舉的例子是在山腳下你看不清楚路,到了半山腰就能看得很清楚,如果站在山頂上,你就能看清楚怎麼樣走出這個山的路。只有站到足夠的高度,想得足夠長遠,才能規劃你的戰略。 對企業而言,只有創始人能夠制定戰略,這個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一個人水準再高,如果他沒有擔任董事長和CEO,他無法去規劃這個企業的戰略。我認為定戰略是一個職務行為,是誰在董事長這個位置上,誰能夠定戰略。因為只有你站在董事長這個位置上,你才考慮的是全域,而不是局部,你才考慮的是長遠,而不是現在。 所以我認為制定戰略是創始人的使命,只有創始人親自全盤去制定,才能制定出正確的高明的戰略。這一點我和很多人的想法不太一樣,我不認為戰略是可以跟班子討論出來的,我也不認為戰略是可以跟顧問討論出來的,戰略只有這個企業的創始人自己反反復複的思考掂量,系統地思考、取捨之後制定出來的。 既不要用別人的思考替代自己的思考,也不能夠用多數人的意見來綁架自己的決策。領導者必須自己把你企業未來方向、步驟,想清楚,設計出一套方案。 當然這一套方案設計出來了之後,你應該跟你的班子成員、下級來反復溝通、推敲,甚至你為了調動你的合夥人的積極性,你可以引導他們說出你設計好的這個戰略,讓他們感覺這個戰略是他們設計出來的,所以他們更認同,更有積極性,這都是技巧。但是本質上最後制定這個戰略,必須是你自己本人全面、系統思考過。因為戰略是一個整體,它是一環扣一環,不是拼湊出來的。所以定戰略作為創始人的責無旁貸的使命,必須進行全域系統的思考和謀劃。 戰略四要素: 目標、打法、資源、激勵 戰略是打贏戰爭全域的謀略,具體來講,就我們企業而言,什麼是企業的戰略?企業的戰略我認為應該把它理解為目標、打法、資源和激勵。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未來三年、五年,你的目標是什麼,實現這個目標的打法是什麼,你怎麼樣為這個打法配備資源,以及相應配套的激勵政策,這幾個要素組合起來就是你的戰略。 很多企業創始人容易犯的錯誤,是把戰略目標當作戰略。 說企業制訂了一個戰略,十年成長十倍,或者企業制定了一個戰略,要成為行業數一數二,這是你的戰略目標。當然也可以作為一個激勵士氣的口號,寫在牆上,天天喊一喊,這絕對不是戰略的全部,只有目標的戰略是實現不了的。制定了目標,還必須找到實現目標的打法,有了打法還必須看一看你的資源支撐不支撐這種打法?如果不支撐,那就要改打法。目標、打法、資源全部OK了,還要配套激勵體系,否則也是實現不了目標的。 對在座的諸位來講,我不知道你現在公司的戰略定得怎麼樣,對不對,高明不高明。我們先說目標,對於初創公司來講首先不是目標的問題,而是方向選擇的問題,你這個公司選擇什麼樣的方向去發展,什麼行業,什麼細分領域,什麼樣的需求產品,這件事是我們每個創業公司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定了之後,才是你設定一個三年目標,三年目標之前你需要有一個十年目標,然後倒推三年目標。 你選擇同樣的方向,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航線。如果方向都是做一個優秀企業,你可以選擇做不同領域的優秀企業,具體這個領域選定了之後,還有不同實現的路徑。而這個路徑高明不高明,會決定了你的成敗,決定了你的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我們的創始人們你花多少的心力去研究你的目標和打法,都不為過。你可以什麼都不幹,就把戰略這四要素幹明白了,就可以做出一個偉大的企業。這四要素沒有幹明白,你天天在哪裡怎麼幹,都沒有用了。 目標打法確定了之後,就是要配資源,要看有沒有資源支撐你這樣一個地方。如果小米+步槍,你就必須打遊擊戰,你就必須設定一個5-8年才能打贏這個戰爭的準備。如果你有原子彈,你就可以直接把它扔在日本的國土上,人家直接就投降了,所以資源和打法要配套。 那麼在企業之中,第一核心資源是有沒有合適的領軍人物。在聯想戰略七步法裡面,其中有一步就是要看領軍人物,如果你想兵分三路,你就需要有三個軍長,如果你手頭沒有三個勝任的軍長,你就不能採用兵分三路的打法。人是戰略資源裡面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沒有足夠的領軍人物,就會制約你的打法。 資源的第二個是錢,你有沒有足夠的錢。雖然我們也想打一場立體戰爭,但是我們沒有飛機,沒有航空母艦,沒有足夠的彈藥,那你就打不了,資金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資源。 第三個資源是武器,你要想立體戰爭,有沒有航空母艦,有沒有潛水艇?只有小米加步槍你打不了。企業裡面武器是我們的產品,你有沒有產品跟得上,一條產品線只能創造一定的收入和利潤,想開第二條產品線有沒有合適的產品,有沒有打造出來的。當然管理制度也是一個資源瓶頸,你的企業是否具備了雙線作戰,並行運營的這種制度和能力,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資源。這幾個方面的資源,都會制約你的打法,你必須根據資源的情況,調整出一個能夠支撐的打法。 戰略的第四部分是激勵,激勵就是工資、獎金、股權和期權這樣一套激勵體制,三年目標和六年目標要有一個配套的激勵體系,做成了就獎勵,做不成,就拿不到這個獎勵。 激勵一定是要精神和物質激勵相結合。首先一定要有文化上的激勵,企業文化必須在企業創辦初期就建立。創業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實體層面,一個是精神層面。你把一個公司註冊了,開業了,只是實體層面你創業了,你還要給這個企業確定它的核心文化,這是在精神層面創辦這個企業。 創業者不能說只把企業物理上建立了,文化上沒有建立,這不行。一定要建立起你的文化,然後靠這個文化,大家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業績,作為激勵的打底,再配上物質激勵,它才會有效果。如果不談文化,只談物質激勵,沒有戲。但是如果只談文化,不談物質激勵,在創業最初期階段可能有效,但是創業是一個長跑,跑到幾年之後,還是只談願景和價值觀,這個激勵也會有問題。長期激勵和短期激勵相結合,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合起來是一個激勵體系。 總結一下,戰略的四要素,也是我們怎麼制定戰略的方法。總體來講,戰略非常重要,戰略有正確、錯誤,高明和低下之分。制定戰略是創始人的使命,只能親自來幹,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事。戰略是你長遠的,基於全域的考慮,怎麼樣能打贏的一個考慮。具體到怎麼制定戰略,就是要從目標、打法、資源、激勵四個要素方面,來制定戰略,而且這四個要素是相互牽制的,互相倚仗,一定要和諧,不和諧,這個戰略是實現不了。只有戰略,沒有打法不行,資源不支撐打法也不行,沒有配套的激勵也不行。 管理三階段: 親力親為、身先士卒、保駕護航 企業到底應該怎麼管?我的看法是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要按照這個階段的方法來管,而且管理的階段是不可跨越的。 1. 親力親為階段 這個階段的企業創始人必須兼董事長,兼CEO,兼產品經理,兼財務部經理,兼銷售經理,兼前臺,一般創業的早期都是這個階段。例如二三十人以內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創始人必須親力親為,但不是說所有的事都是你自己做。作為創始人你必須親力親為,親自去做產品,親自去盯生產,親自去盯研發和銷售,每個環節你都要懂,都要眼睛照顧得到,手顧及得到。 2. 身先士卒階段 第一階段是親力親為,度過這個階段可以進入到管理的第二階段,身先士卒。這個企業可能是30人,100人的規模,你已經有了完整的部門,還有一些班子成員,團隊成員,有了分工,這個時候作為創始人,作為一把手,你一定要身先士卒,就是你一定要衝在最關鍵的戰場上。如果這個階段公司核心任務是產品研發,你就要衝在研發第一線,其他的產品銷售可能有別的人去分工負責。如果這個階段融資是生死階段,你就要衝在融資的前線。哪裡有危險,哪裡最關鍵,你就沖到哪裡,CEO就要當衝鋒隊的隊長。 如果在該身先士卒這個階段,你還是去親力親為,那你這個企業就有問題了,你這個企業就沒有辦法很好去運轉了。 3. 保駕護航階段 在這個階段一把手幹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握方向。你下面有四五個產品線,每個產品線的方向對不對,你去把握,幫助他們去找方向。 第二件事做後援。下面的一把手解決不了的問題,你出手解決,幫他們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例如他們融資融不到了,你去幫他們去融資,或者他在管理上出現了瓶頸,你幫他改善管理。 第三件事是做協調,協調各個內部之間的配合工作。這個時候一把手不應該親力親為,也不能身先士卒,你必須放權,放手下去,你去把握方向、後援和協調這三件事。 各位的企業大多數還處在身先士卒階段,還沒有到第三階段。可能還有一些處於親力親為的階段,最可怕的是親力親為階段你不幹,你去身先士卒,那個時候一定會很累很累的。今天不講那麼細,但是我希望大家有一個概念,就是你在你的企業內部角色和任務,是會變化的。 總體上來講你會越來越往後退,而去靠組織來做事,這裡面跟各位相關的有三個角色,一個是一把手,一個企業必須有一個一把手,做最終決策,負最高的責任者。企業是不能靠集體領導的,是不能靠投票來做公司的。 一個沒有明確的大股東和主人的企業,在長期發展中是有問題的。尤其是在早期也會出現問題,因為早期對於方向、模式的爭論是常事,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一個絕對的大股東,沒有一個主心骨,這個企業很難確定它的方向,也很難發展下去。我們講一把手要聽大多數人意見,跟少數人商量,一個人說了算。如果不敢於說了算,或者說沒有能力說了算,這個企業就是沒有主人,這個很可怕。創始人必須自己擔負企業的決策責任,聽大多數的意見,跟少數人商量,一個人說了算。 企業四階段: 找方向、單項冠軍、一心二用、生態系統 一個成功的企業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這十年你們企業經歷幾個階段,每個階段要經過三年的時間,每個階段會遇到每個階段的問題,就跟打怪一樣,就可以升到下一個階段。 1. 找方向階段 企業從創立開始就需要找方向,什麼叫找方向?就是找到方向和航線,再說白了一點,就是找到你的商業模式,再說得透徹一點,就是做出一個有人願意花錢買的產品,並且找到一種把它源源不斷賣出去的方法。做到這個了,就叫找到方向了。做不到這個,就沒有找到方向。 有的企業可能用兩年找到了方向,有的企業用了四年,五年,直到彈藥耗盡,依然沒有找到方向。如果你沒有找到這個方向,你就是坐吃山空,你沒有產品,沒有銷售方法,你就不會產生收入。不會產生收入,你賬上融了再多的錢,也是在坐吃山空。沒有收入,融了十億,也只夠花一年半,花光了還沒有找到方向,也許好心再給你一筆錢去找方向,如果沒有好心人,你那就死在這裡了。 任何一個企業創辦之後,就進入了第一階段,當然也有很多企業發展很多年之後,還會重新進入第一階段,核心就在於你的方向有沒有 找到,或者原來的方向已經遇到了瓶頸,現在有沒有找到新的方向。 戰略一旦是錯了,它的結果很長時間都會持續的。如果對了,同樣一旦起了效果之後,正面的效果會持續很長的時間。所有的企業創立之後找方向,做出一個有人願意花錢來買的產品,找到一種源源不斷的賣出去的方法。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字,第一個關鍵字買,有人願意花錢來買的產品。免費前些年炒得很熱,現在都是免費的潮流,因為我們支付裡面是帶硬體,硬體還要收費,說我不符合潮流。我當時的觀點是有價值的服務,使用者是願意付費的,硬體是不能免費的。 商業模式最核心的一點,是要抓住需求,如果你能抓住一個大眾剛需,你就是微信,你就是中國移動,你就是蘋果。如果你抓住了一個是小眾剛需,你就是門口有人排隊的小店,就是百年老店,每年只賣三個小時,天天都有人排隊。如果你抓住的是一個小眾非剛需,那你就很累了,賣不出去,總有兩個傻子來買,打了很多廣告,銷量提升不是很大,促銷有一點銷量,促銷一停就沒有銷量了。核心在於你沒有抓住剛性需求,這個需求是一個可有可無的。 第二個關鍵字就是你還要找到一種源源不斷的把它賣出去的方法。早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不是好產品自動就有好銷量,市場上現在銷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產品,絕對不是最好的和第二好的產品,而是最會賣的。 企業產品的賣法有很多,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賣法,有的產品適合於管道來賣,有的產品適合用網上來直銷,有的產品需要做會議銷售,有的產品需要做體驗式的行銷,這都是不同銷售方法。市場行銷裡面的4P,產品、價格、管道、推廣,價格、管道和推廣組成了你的賣法,你的產品應該用什麼賣法來賣。 各位可以對照自己的企業想一想,這兩條有沒有做到,做沒做出有人願意花錢買的產品?找沒找到源源不斷賣出去的方法?把產品賣出去一台是容易的,十台是容易的,一千台是容易的,但是一萬台,十萬台,一百萬台,那是需要賣法的。賣一台,推銷就行了,創始人自己拿著產品推銷就行。你要想源源不斷賣出海量,就必須有一種適合你的賣法,可以通過代理來做,可以開自己的直營店,也可以在網上賣,必須適合你,不同的階段可能有不同的情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就找到了方向,這兩個問題其實也是商業模式。 關於商業模式,有很多種說法,教科書上講得很複雜,什麼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什麼叫做商業模式。就是企業的賺錢方法,怎麼賺錢,這就是你的商業模式。而怎麼賺錢的前提,你必須做出有人願意花錢買的產品,必須找到源源不斷賣出去的方法。這兩點做到了,你的企業就可以邁向第二階段。 在找方向的時候,不是有什麼方向我都去試,哪個成了就算哪個,這個是散彈打鳥,也不能同時試兩個方向就保險。找方向的時候應該是我分析出最有可能的成功方向,然後集中全部力量去把它做成了可行。 2. 單項冠軍階段 這個階段度過了之後,企業就進入到了第二個發展階段,單項冠軍,就是要把你這個產品賣成銷量數一數二。我做出了一個有人願意花錢買的產品,也找到了賣方,那我就要把真正銷售收入實現,把利潤實現,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因為你要做到這一點,你就需要把你的機構設到全國,就需要從銷量一萬到銷量十萬,銷量百萬,就需要從一百多個人,到五百多個人,八百多個人。這裡面經過了管理上的跨越,技術上的跨越,運營上的跨越非常大。 所以在《創業36條軍規》中我也提出一個觀點,一個企業財務規範上能賺錢,到真正把錢賺到賬上,這中間還隔著一個“太平洋”,不是理論上能掙錢,就真能掙錢。一個企業的預算到年底能夠真正做到,中間都隔著一個“臺灣海峽”,是非常大的挑戰。 第二個階段完成的企業,至少是收入過億,利潤應該是兩三千萬以上的數量級,不管你做什麼產品和服務,你如果能夠把收入做到過億,把利潤能夠做到兩三千萬,我認為你這個企業完成了第二階段。而要實現過億的收入,幾千萬的利潤,那對你的管理上的要求,對你人才上的要求,對你運營上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很多初創企業在這個階段上垮掉了,當他向全國擴張的時候,造成了巨額的虧損。 3. 一心二用階段 第三個階段,你在第一條產品線上已經獲取了規模收入和利潤之後,這個企業還要過一關,一心二用,就是雙線運行,你要開闢第二條和第三條產品線,因為任何一個企業要可持續成長,只靠一個產品線是不行的。你需要有兩條三條產品線,這個時候又是另外一個挑戰,這個挑戰就是一心二用的挑戰。 企業如果同時運行兩條以上的產品線,這需要你在管理制度,企業文化,人才,包括資源配置方面,要有適合運轉的模式,你的管理架構是不是授權的管理架構。拉卡拉支付集團和金融集團都是我身先士卒,我一定不能同時運轉好這兩個業務。金融集團有CEO,支付集團有CEO,在組織架構上才有可能,你研發費用的分配,資源的分配,這都是非常大的挑戰。過了這一關大概需要三年的時間,過完這一關之後,企業就是一個可持續成長,穩定的,有相當規模的企業。 4. 生態系統階段 第四個階段是生態系統,這是所有創業者都非常喜歡的階段。我們都希望把企業打造成一個生態系統,我們對我們產業鏈的上下游,左右遊都有所涉獵,有所佈局,有所投資,有所整合。我認為這個階段是一個極高難度的階段,用圍棋來講,這是一個超一流的。超一流的選手只有幾十人,只有極少數的企業可以進入到生態系統階段。比如說現在我們看到的BAT,包括現在追趕BAT這些企業能做到,這些在企業之中也是極少數的。 我們要吃豬肉,不要自己去養豬,要吃碗飯,不用自己去開飯館,需要跟其他的鏈條協調,那個鏈條沒必要都是自己開的。 這裡面的賬是怎麼算的?如果你把產業鏈都自己做了,比如說這個產業鏈有四個環節,每個環節你都自己做,意味著每個環節你都做到了90%,做到了90分,那麼就是四個0.9相乘,這就是你的系統風險。 如果你能打造成一個生態系統,那是最好的,一定要具備幾個條件: 第一,你的主營業務是平臺型業務,你要自帶流量,自帶海量的用戶; 第二,你的主營業務要非常的盈利; 第三,你要有本事不斷忽悠到無數花不掉的錢,然後你才可以幹這個事。 這個有點極端,但是理論上是這樣的,否則你做的不是生態系統。你東投一點,西投一點,只是做了一個投資而已。這四個階段,我們看到所有歷史上別人成功的,都超過了十年,我們從理論上分析也需要超過十年,在諸位實踐過程中,我認為也會超過十年。 創業是終身的長跑 各位一旦開始了創業,你就開始了一項十年以上的長跑。不要著急,時間到了,終點就到了,時間沒到,終點就不會到。而且對很多創業者還不是十年的長跑,是終身的長跑,即使把企業賣掉了,企業哪一點不順,你也得回來收拾。創業是一輩子的事,所以要一邊創業一邊生活,不要因為創業而影響了你的生活品質。不要說等我創業成功之後,我再去旅遊,再去陪孩子,再去交朋友,只要你的生命沒有終止,你的創業沒有終止,最好的辦法是一邊創業一邊生活,兩邊都安排好。 對於第二、第三、第四階段的企業來講,有不同的戰略可以設計,比如說聯想控股設計的是雙輪推動,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相結合,阿裡和騰訊都有它的戰略。 對於初創期的企業來講,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該做的事,就是集中全部力量,來突破突破點。各位特別需要避免的就是在企業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時候,去設計特別複雜的戰略,結合著各種新名詞,新技術,新趨勢,去制定特別複雜的戰略,這是最應該避免的。 你的突破點是什麼?第一個突破點是做出一個有人願意花錢買的產品,第二個突破點是找到一個源源不斷賣出去的方法。到了第二階段,你的突破點就應該是把錢賺到,把收入和利潤賺到。對於初創企業來講,不宜分心,初創企業人才有限,資金有限,更應該只幹一件事,不應該同時幹兩件事、三件事,更不應該為未來去佈局和買保險,都跟你沒有關係。在早期的企業不要想那麼多,專注在做產品和賣產品上,這是對初創企業的一個忠告。 我就講到這裡,後面的時間可以互動一下,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我沒有按照教科書的框架和理論來講,我認為今天涉及到的這些東西,至少在我初創每個企業的時候,我認為在那個階段還是比較重要的。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