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區域經濟/林毅夫建議吉林發展輕紡等輕工業被懟:往火坑裡推?

8月23日,一場關於大陸東北經濟轉型升級路徑的爭論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團隊發佈《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吉林報告》)稱,吉林應轉變重工業趕超戰略思維而率先彌補輕工業短板。隨即,有券商經濟學家提出異議,反對吉林發展輕紡、家電等輕工業。 8月23日晚,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在官網發表回應並全文公佈了《吉林報告》。回應稱,《吉林報告》的建議是揚長補短而非只發展輕加工業不發展其他產業,“由此可知這些評論人士只是道?塗?,並未見到《吉林報告》的完整版。” 林毅夫領導下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日前在吉林發佈《吉林報告》稱,按照林毅夫開創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解決東北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從“違背比較優勢型趕超戰略”轉軌到“遵循比較優勢型發展戰略”。 《吉林報告》強調,只有在輕紡行業得到充分發展之後——即輕工業的比重要超過重工業之後,重工業才能具備自生能力地快速健康壯大,違背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在國際上也是沒有競爭力的。並得出結論,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短”板是以紡織服裝、家電與消費電子為龍頭的輕工業集群和相應商業網絡嚴重缺失。 《吉林報告》提出,過去振興東北的戰略思路是側重“加長避短”(提升重工業忽略輕工業),然而在當今世界經濟與中國大陸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東北與吉林如何按照比較優勢發展戰略進行“揚長補短”是其轉型升級的根本。 在具體的轉型升級政策方法上,林毅夫建議吉林發展五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大農業產業集群、大健康產業集群、現代輕紡產業集群、現代裝備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為核心的融合型產業集群。報告稱,“這五大五萬億量級的產業集群將成為未來培育吉林省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報告指出了當前吉林壯大上述五大產業集群所面臨的問題:首先,吉林省各大產業集群中企業數目較少,很多產業還是國企尤其是央企“一柱擎天”在唱“二人轉”,需要提高產業集群的企業密度;其次,吉林省外來投資包括外資和省外投資較少,“投資不過山海關”,需要圍繞符合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及其產業鏈進行大力招商引資;再次,吉林省產業投融資不夠活躍,需要引導各類資本進入符合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及其產業鏈克服第一個吃螃蟹者的示範風險;再次,吉林省目前確實存在很多體制機制上的制約影響了符合潛在比較優勢產業集群的稟賦要素供給,需要大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要素供給;最後,吉林省雖然在這幾大產業集群上具有潛在比較優勢和較強的競爭力,但是受制于東北地區區位以及東北亞目前的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產業發展的區域開放空間受到很大限制。 為解決上述問題,報告提出了建立企業培育平臺、招商引資平臺、引導基金平臺、要素聚集與雙創平臺、宣傳推廣跨區域合作平臺等“五大政策平臺”的建議。 報告建議,吉林省目前需要積極把握由於東部沿海比較優勢變化導致的外商投資產業轉移的機會,創造條件,主導作為轉移與潛在比較優勢一直的外商投資到吉林省。按照林毅夫提出的“增長甄別與因勢利導”方法,如果轉移目標省市1%的外商投資便可使得吉林省外商投資大幅度提高,江蘇省可使其提高22.20%、上海市可使其提高18.82%、廣東省可使其提高19.69 %、北京市可使其提高12.22%、浙江省可使其提高13.08%、山東省可使其提高12.09%、福建省可使其提高21.93%、天津市可使其提高21.29%。 報告還特別提到了,吉林省應該結合大健康產業比較優勢與長白山名片,打造長白山大健康產業走廊,在該走廊上圍繞特色產業支撐規劃實施一批長白山大健康產業走廊的主題小鎮,如打造礦泉水小鎮、打造人參小鎮、打造綠色食品小鎮、打造健康裝備小鎮、打造醫藥雙創小鎮、打造養生旅遊小鎮、文創觀光小鎮、打造冰雪運動小鎮等等。 在8月20日吉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振興實體經濟”主題舉行的集體(擴大)學習會上,林毅夫就《吉林報告》相關內容做了報告。他表示,希望新結構經濟學在吉林省的應用不僅能為該省的轉型升級樹下一個里程碑,也可以成為東北經濟和中國大陸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樣板。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出席並主持了當天的集體學習會,他強調,要全力抓好轉型升級重點工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利用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老三樣”,培育發展醫藥健康、裝備製造、電子資訊、旅遊“新四樣”,著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也有經濟學家對林毅夫為吉林開出的“藥方”提出異議。8月23日,原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撰文稱,東北並不是輕工業適宜的轉移目的地,“從林毅夫團隊所描述的產業集群來看,廣東、江蘇、浙江一帶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集群生態,從而使得產業內的運行效率非常之高。從這些產業的勞動密集型部分的產業轉移來看,東北不具備承接這些勞動密集型製造的基本條件,沒有廠商會選擇東北來為其配套。從國家產業轉移來看,東北拿什麼和越南、馬來西亞、中南美等地競爭這些產業的轉移?” 他還表示,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讓吉林去發展輕紡、家電、電子,這不是把吉林推進火坑?吉林要把自己的優勢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才是正道。” 對於東北的優勢產業,孫建波認為:在高鐵時代,應充分發掘東北的自然旅遊資源、健康療養資源,把東北打造為中國夏季消暑和冬季滑雪的聖地;打造東北農產品品牌、構建東北食品品牌集群;整合東北生物醫藥和地道藥材產業,尤其是吉林省要依託全球人參主產地的優勢構建與韓國競爭的人參藥材、人參食品、人參保健品、人參化妝品產業集群;以大連為基礎,面向東北亞,構築銀行、保險和資產管理等為核心的區域金融中心;構築人工智慧、飛機製造、機車製造、精密儀器等產業集群,再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榮光。 就在孫建波的反對意見引起爭論之際,林毅夫的弟子、北京大學副教授王勇在朋友圈回應稱,孫建波的建議在《吉林報告》的完整版中都有涵蓋且更加系統深入。“批評者並不瞭解我們的報告全部內容就批評我們無知。” 隨即,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在官網發佈《<吉林報告>下載連結以及對有關評論的簡短回應》公佈了報告全文。回應稱,孫建波提出吉林省要發揮醫藥健康、旅遊運動、農業食品等比較優勢,並以此來批評《吉林報告》沒有指出來這些比較優勢。事實上,這些內容正是《吉林報告》提出吉林省可以疊加大農業、大健康、現代輕紡、現代裝備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為核心的融合型產業集群等五大萬億量級的符合其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的內容之一,而且有更加系統和詳細的分析。 回應強調:“《吉林報告》的建議是揚長補短而非只發展輕加工業不發展其他產業,由此可知這些評論人士只是道?塗?,並未見到《吉林報告》的完整版,居然也把我們的結論作為批評我們的依據,有點不思其解。”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