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金融透視/中資海外投資轉向:資金監管趨嚴 ?車還是治虛火

連續多年高歌猛進的中資企業海外投資並購,最近站上了風口浪尖。 在萬達集團以超過60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旗下13個文旅項目和77個酒店分別出售給融創和富力後,掌門人王健林對外表態,決定積極回應國家號召,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 在此之前,萬達集團一直是不斷在國外買買買的典型代表。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萬達在海外的第一筆收購——26億美元收購全美第二大院線AMC開始,公司在海外的投資總額已超過2000億元。 萬達的轉變,實際上是中資企業海外投資並購轉向的縮影,記者整理發現,近半年來中資企業“出海”的勢頭已出現大幅放緩的跡象。從2016年12月開始,對外直接投資月資料連續同比回落。 中資出海:從井噴到大幅回落 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456.7億美元,在實現連續13年快速增長後,中國的對外投資在當年站上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同時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總量也首次超過外國企業對華投資,當年國內企業在海外地產總投資額增長41.5%,達到213.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來自全球房地產服務商戴德梁行發佈的報告顯示,當時國企和險資在海外地產投資上表現得最為高調,成為投資的主力軍,而它們投資的資產類型則主要涉及寫字樓、土地開發、酒店等。 進入2016年,中國的海外投資再創新高,商務部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年大陸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 近年來,對外投資的活躍主體也開始從國企和險資轉向安邦、萬達、海航等國內民營企業,而且投資的重點也從過去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領域,比如鐵礦石、石油等,轉向消費、創新、高科技產業等領域。 根據胡潤研究院與易界DealGlobe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特別報告》,在2016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前100大交易中,海航集團占了4筆,其次是安邦、萬達和洛陽鉬業,分別有3筆。北京控股、渤海金控、國家電網、美的、三峽集團、銀億集團、中國化工和中投公司分別有2筆交易。 不過進入2017年後,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年上半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大幅下降。 商務部7月中旬披露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的395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48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8%。其中,房地產業、文化、體育、娛樂業在今年上半年均出現82%以上的降幅。 政策轉向:審批、資金監管趨嚴 為什麼就在一年之間,中國對外投資的趨勢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記者從多家從事海外投資比較頻繁的中資企業處瞭解到,這與2016年底監管層對外投資的資金監管和外匯兌換有所收緊不無關係。 比如在去年12月,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資訊服務系統-境外投資管理系統”網站(即,企業進行境外投資備案和核准填報申請的平臺)上,就發佈了一則用紅字標注的通知,稱為了做好對外投資的“真實性審查工作”,對外投資企業在《境外投資管理辦法》要求的基礎上還需提交額外申請材料,從原來要求的五份申請檔增加至九份,包括董事會決議或出資協定、對外投資企業經審計的財務報表、投資前期工作落實情況說明(包括盡職調查、可研報告、投資資金來源情況的說明、投資環境分析評價等)、企業決策人簽署的真實性承諾書等。 除了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也於今年1月底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完善真實合規性審核的通知》,要求加強境外直接投資真實性、合規性審核。 《通知》規定,境內機構辦理境外直接投資登記和資金匯出手續時,除應按規定提交相關審核材料外,還應向銀行說明投資資金來源與資金用途(使用計畫)情況,提供董事會決議(或合夥人決議)、合同或其他真實性證明材料。 這對企業來說,無疑增加了海外投資專案審批與交割的難度和時間。據記者瞭解,一家過去幾年在海外收購中表現頻繁的國內企業,今年上半年就一度因為資金無法在交割時間內匯出,最終通過尋求海外融資管道才得以順利完成交割。 監管高層發聲:嚴控非理性海外投資 上述企業差點無法交割的海外投資項目,是對一家國外酒店項目的投資,事實上從去年年底開始,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就頻頻被相關監管部門提及,要求加強對外投資真實性、合規性的審查抑制非理性的對外投資。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非理性”的對外投資?這從今年以來各相關部門高層的連續“喊話”可以總結一二。 今年3月,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發佈會上表示,對外投資其中不乏一部分過熱的情緒,以及與我國對外投資的產業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資一些體育、娛樂等,對中國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同時在外面還引起了一些抱怨。 隨後,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上也表示,去年一年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了很多足球俱樂部,有些企業在中國負債率高企情況下,繼續借錢收購,有些實則是在直接投資包裝下,轉移資產。 “2017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仍然有旺盛的需求,但是人民幣持續貶值隨而引發的資本外流激增的態勢,在短期內將面臨資本外流收緊管控。”德勤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我們預計未來大宗交易量將有顯著下滑,跨行業並購將趨於謹慎,且部分非戰略性行業如房地產、酒店、娛樂類領域的投資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相較於財務投資,戰略投資仍然被鼓勵,與主業密切相關的,以技術和供應鏈為主要標的的並購將保持快速發展。” 事實上,有關部門對中資企業出海的管理也並非 “一刀切”。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尹鵬程近日就表示:“我們支援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支援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按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的對外投資專案,尤其支援企業投資和經營‘一帶一路’建設及國際產能合作專案。” 批評與夭折 這樣的監管政策轉向,其實已經體現在了對企業對外投資專案的影響上。 比如2016年11月,萬達集團曾宣佈以約10億美元收購美國DCP集團(為好萊塢製作頒獎典禮的電視製作公司)100%股權,從而首次進入電視內容行業。 不過到了2017年3月,這筆高達10億美元的交易卻宣告終止,理由是萬達集團無法履行合同義務,決定“終止出售DCP給萬達的合同”。 當時,王健林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回應稱“兩邊的政策都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就放棄了這次收購,兩個國家的有關政策都發生變化,美國也有人不同意我們收購,中國這邊的一些有關政策也有變化”。 電視製作公司等娛樂資產,是萬達近年來海外投資並購的主要領域,在2017年1月舉行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王健林就曾說道,萬達每年固定有50億∼100億美元的對外投資,投資側重在娛樂和體育產業。 而這兩個行業不幸都成為多個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所說的“對中國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同時在外面還引起了一些抱怨”的典型行業,尤其是國內企業海外收購足球俱樂部的投資被頻繁點名。 Wind資訊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2015、2016年期間,內地企業海外收購的足球隊數量已達12支,上述12起收購涉及的資金超過96.9億元(具體名單見下)。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媒體報導的銀監會於6月中旬要求各家銀行排查幾家企業的授信及風險分析,排查對象就多是近年來海外投資比較兇猛、在銀行業敞口較大的民營企業,其中提到的浙江羅森內裡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則是在今年4月收購AC米蘭的交易中才出現在公眾視野,而羅森內裡成立至今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收購AC米蘭。 就在幾天前,蘇寧集團也因投資海外足球被央視點名,稱“以蘇寧集團出資2.7億歐元控股國際米蘭俱樂部為例,這個著名的俱樂部已經連續5年虧損,總虧損額達2.759億歐元。這樣的收購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此,蘇寧方面回應稱,公司是在運營蘇寧國內足球俱樂部的基礎上投資國際米蘭,一方面是為了更深入地學習國外經驗,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訓練體系,提升國內足球水準;另一方面也是依託國際米蘭,提升蘇寧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有力帶動蘇寧零售網路的海外拓展,把中國製造的產品更有效率地帶到海外。 海外投資何去何從 結合近來多個相關部門關於企業出海相關監管政策的發聲,記者諮詢了多個已在進行海外投資並購的企業,大多認為目前不會對國內企業海外投資“踩?車”,而是會對一些非理性的對外投資行為更加關注,尤其是不使用自有資金,而是通過國內大規模借債,佔用外匯資本,又對國家產業升級沒有幫助的非技術、非資源、非主業相關的對外投資,而對滿足“一帶一路”國家倡議,以購買先進技術、成熟品牌和管道為主要目的的“走出去”仍會支持。 比如對於這幾年頻繁進行的海外投資並購邏輯,海航集團方面給記者的回復就是,遵循國家的產業政策與發展導向,以服務“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實施方向,在產業佈局上則緊密圍繞航空旅遊、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服務三大支柱產業及其上下游關聯產業開展境內外投資和並購。 而根據德勤發佈的《2017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指南》,目前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表現活躍。2016年全年,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直接投資就達145.3億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8158份,新簽合同額1260.3億美元,同比增長36%,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投資的主要方向是金屬和能源開採和製造業、基礎設施如電力和建築業,還有橡膠製品;增長最快的則是南亞地區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主要投資到基礎設施建設、資訊通信技術、軟體設計開發、金屬開採和製造等行業。 德勤預計,2017年“一帶一路”國家倡議驅動的海外投資仍將保持旺盛勢頭,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建立產業園區的步伐有望繼續加快。 不過,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東方航空董事長劉紹勇曾提示相關風險,稱目前“一帶一路”相關個別節點國家安全局勢嚴峻,幾類風險特別值得關注:一是政治風險,受地緣政治影響,一些國家政局不穩,導致有的專案可能遇上風險;二是法律風險,相關各國法律體系高度不一,企業進行投資決策之前,必須深入瞭解當地法律法規,儘量避免投資風險;三是文化風險,相關國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如果不充分瞭解其習俗,可能在投資經營過程中遭遇額外風險;四是市場風險,從空間分佈看,沿線許多地區情況複雜,市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