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社評--司改是另一次施政災難

總統蔡英文日前主持司改國是會議籌備委員會表示,司法改革要從人民的角度出發,要用一般人看得懂的語言呈現討論成果;如果司改的社會溝通沒有做好,也許在專業上可以得分,卻會在社會溝通失分,白白浪費各位的努力。再一次強調要做好社會溝通,殊不知若是國是會議結論本身就有許多問題,再多的社會溝通也將無效。 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例,雖然沒有召開國是會議,但是因為計畫本身將預算的半數投入軌道建設,引發不分藍綠的專家學者的疑慮,紛紛對外表達要民進黨政府重新評估是否該推動未具前瞻作用的前瞻計畫。誠如台北市長柯文哲先是表示「感覺只是想花錢、不是想做事」,後又指出「如果事情是錯的,丟再多錢、再努力都是沒有用的」。只是這樣的諍言,民進黨政府有聽進去嗎? 溝通畢竟是雙向的,但是民進黨政府卻選擇單向溝通,只想讓老百姓聽政府說,而不是聽到民眾意見後,開始反思計畫的可行性。因此,除了蔡英文自己到各地視導時一再強調前瞻計畫的必要性外,對此,民進黨「前瞻文宣小組」特別將前瞻計畫濃縮成圖文並茂的22頁「前瞻手冊」,並印製10萬本開始發放,作為民代或首長未來下鄉溝通的工具,強化對社會的單向溝通。 同樣的,「一例一休」的修法亦是如此,在宣導期結束,正式實施前已有企業主及地方政府表示有窒礙難行之處。對此,席次具有過半優勢的立法院民進黨團表示要推動修法,偏偏行政部門的勞動部表示沒有修法的打算,執政黨的立法與行政部門不是一體的嗎?為何出現兩種不同的態度,莫非是在扮演黑臉與白臉的角色,想藉此緩和民眾的不滿? 最後行政與立法部門妥協的結果,是對於違反「一例一休」的公司,採取不以裁罰為主,而是以勸導為主的態度。試問此種低度執法的作法,難道不會對民眾強化法治觀念造成影響嗎?明明在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目的是要讓民眾相信司法正義,民進黨政府卻反其道而行在傷害司法正義,試問召開司改國是會議的意義在那兒? 「法庭透明化和裁判書親民化,法官跟檢察官的進用及淘汰機制的改革,打造專業中立的司法體系和建立人民參與審判的制度」,真的是台灣司法改革的重點嗎?執政的民進黨仗著在立法院有席次過半的優勢,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依條例成立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在未經合法程序下,即凍結相關資產,試問以這樣的態度來推動司法改革能彰顯司法正義嗎? 更何況國是會議的位階始終啟人疑竇,再加上年金改革國是會議的結論,被送到立法院後,雖經蔡英文勸說不要離年改會版本太遠,然而關鍵條文卻修得比年金改革國是會議結論更加嚴格。這不僅導致受改革影響甚巨的團體開始「遍地開花」地抗議蔡英文的視導行程,也讓國是會議的結論究竟有多少效力,引起外界莫大的質疑,會不會司改會議結論送到國會後,又被改得面目全非。 不僅如此,蔡英文親自擔任司法改革的召集人,以及國是會議決議最遲五年內,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的法官改採「政治任命」,由司法院長提名法官人選,交由遴選委員會篩選,再交由總統從其中名單提名。這樣的改革究竟是為了司法改革,還是為了擴張總統的職權?此外,調整總統的職權牽涉到修憲,豈能如此草率即決定。由此看法民進黨推動的司法改革,勢將如其他改革一樣,又是施政災難。 【中央網路報】

 

【更多照片請點以下圖輯】

總統 蔡英文
總統 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