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社評--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曾經一度讓台灣人琅琅上口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儘管在原始出處有些爭議,但是這句話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要歸功於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20世紀最偉大的自由經濟學家」美譽的經濟學大師--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因為傅利曼經常在寫給大眾看的通俗文章中引用,才使得這句話讓大家耳熟能詳。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指的就是若要有收穫,就必須付上代價,不付代價的收穫,遲早都會出問題。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寫給孩子書信中,提到白吃午餐的習慣不會使一個人步向坦途,只能使他失去贏的機會。他並且用一個寓言故事來提醒他的孩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之重要性。 故事的內容是,曾經有一位國王想要編寫一本智慧錄,作為後代子孫的幫助,於是召集聰明的大臣來編寫智慧錄。眾聰明的大臣先是完成了十二卷的巨作,後因國王覺得內容太多,要求大臣刪減。在不斷地刪減之下,最後只留下了一句話,那句話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國王對此非常滿意,認為這句話是各個時代的智慧結晶,並認為人一旦明白這個道理,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在當代的台灣,很多人似乎並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很多的問題就無法順利解決。就以日前公佈會提早破產的勞保基金為例,若不是當初在規劃時所訂的所得替代率過高、保險費過低,又豈會發生提早破產的問題?「在天下沒有白吃午餐」的原則下,只能以降低所得替代率、提高保險費來因應,否則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政府當然可以承擔最後支付的責任,但是政府支出的還是來自於人民的納稅錢,不論是最後以舉債,或者是增稅的方式來支應,實際上都是債留子孫。以台灣少子化的趨勢沒有減緩的情況下,要愈來愈少的子孫去承擔父祖輩所留下的爛攤子,於心何忍,更何況這也更凸顯制度的不公平性。 若再以被在野黨罵到臭頭的油電雙漲政策為例,台灣沒有任何天然資源,原油及發電資源大部分必須從國外進口,價格自然會受到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若是國際能源市場價格上漲,國內價格仍然維持凍漲狀態,相關公司一定會出現虧損,在油電仍為國營的情況下,虧損部分最終還是必須由政府概括承受,也就是由納稅人負擔,代價只是從一群人轉換到另外一群人而已。 至於證券交易所得稅亦復如此,原本已經立法通過要在明年開徵的,在野黨的立法委員又提案要停徵。在選舉時高喊社會公義的是他們,要停徵資本利得稅的也是他們,到底何種價值才是他們所堅持的。有所得就要繳稅原本就是天經地易的事,若是資本利得可以不繳稅,試問一般受薪階級為何要乖乖地繳交所得稅呢?若是能夠維持社會穩定氣氛,相信多繳一點稅也是值得的。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雖然曾經在台灣流行過一陣子,但是當代人似乎已經忘記了這句話的重要性。誠如那位寓言中的國王所言,人一旦明白這個道理,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現代大部分問題的產生,都因為人們希望付出代價少,得到收穫多所致。台灣的資源就是那麼有限,若是大家都希望付少得多,試問要如何能夠永續經營呢?任何制度要可長可久,就必須明白此句話的道理。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