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社評--東亞區域安全盤整 台灣切莫戰略誤判

美國政府即將發佈川普上任後的第一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由於川普獨特風格已攪得行之有年的國際秩序無法安寧,他將如何鋪陳美國未來的戰略方向,備受各國關注。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透露,中國大陸及俄羅斯是美國最大威脅的「修正主義強權」(revisionist powers),分別與經濟及軍事力挑戰美國,故新戰略將「以實力維持和平」,維護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他還提到,該戰略報告有4個關鍵重點,包括「保護美國國土與公民、促進美國繁榮、以力量維護和平,及提升美國影響力」,因此美國與傳統盟國關係將發揮顯著作用,這與川普再三強調的「美國優先」主張有所差異,各國將關注兩者間如何調和。 自上任以來,川普已陸續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巴黎氣候協定」,讓經貿全球化及共同打擊地球暖化的合作協議,頓時失去最重要的領導國;而日前他在不顧各國強烈反對之下,決定單方面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更引起阿拉伯國家的反彈,等於平白將中東的主導地位拱手讓給積極介入敘利亞內戰的俄羅斯。川普單邊主義的作法招致美國傳統盟邦的批評,皆認為他的我行我素已危害傳統關係,且由於中國大陸及俄羅斯在地緣戰略佈局的明顯競爭,無形中也增添各國對現行國際秩序可能因此崩盤的高度疑慮。 雖然川普一度與習近平交好,但由於北韓核武威脅至今未能徹底解決,加上兩國的經貿摩擦剛好是川普競選的重點政見,使得兩人的嫌隙日益加深。美國與中國大陸目前雖不至於撕破臉,但由於彼此戰略利益及目標不會相一致,其競合關係注定將影響東亞區域權力平衡,這也是為何日本的安倍晉三及南韓的文在寅皆競相向川普及習近平分別示好的潛在性因素。 此外,東協多年來「經濟靠中國大陸、安全倚賴美國」的傳統思維,因川普的疏離感而面臨重新洗牌,冷戰時期建立的「東協+美國」傳統安全結構是否會受到大陸「一帶一路」倡議的衝擊,也將考驗川普的「印太戰略」構想能否成功。 在如此瞬息萬變的區域權力競爭中,蔡英文政府將如何帶領國家安然走過重重難關,將考驗執政團隊的智慧及耐性。尤其此時兩岸關係正處於冷對抗態勢,在蔡總統至今仍不接受「九二共識」、也無法提出符合「兩岸一中」定位的兩岸新說帖情形下,中共絕不可能輕言向蔡政府讓步,將導致台灣有限的國際處境備受大陸的直接威脅及牽制。 可悲的是,蔡政府明知台灣所面臨的外交困境其實源自於兩岸僵局,卻仍堅持反其道而行,欲靠攏美國及日本來對抗中共的壓力。如此一面倒的戰略選擇,使得台灣失去對外關係縱深,只能被動回應中共的打擊與完全倚賴美日的施捨,毫無左右逢源的轉圜空間。 此外,蔡總統日前還犯了戰略誤判的大錯,凸顯出她自己及國安團隊對區域安全環境的藐視,也是執政黨對台灣處境的輕忽。她向來訪的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表示,台灣是「印太區域的自由民主國家,自然是印度─太平洋戰略的相關者」,且「我們會與美國合作,一起穩定朝鮮半島情勢」。 蔡總統這席話根本是滑天下之大稽,莫健除了只能敷衍回應外,真的無法了解蔡總統這段話的真正意涵。首先,美國的新「印太戰略」至今仍在構想階段,具體措施仍付之闕如,蔡總統就急忙選邊、向美國靠攏,反而刺激中共的敏感神經,以為台灣自甘成為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馬前卒。 再者,台灣固然要密切關注朝鮮半島的發展,但我們在國際上究竟有多少份量,可以與美國協力穩定北韓局勢?一般國家都只是表達關切之意,絕不可能自曝其短,想插手朝鮮半島事務,顯見蔡政府仍習於打高空的政治語言,無法令人信服。 在面對中共的強大壓力下,蔡政府想拉近與美國的互信以自保的心態是可理解的。然而,任何政策選擇都必須根據現實環境、考量自身實力而定,絕不能奢談根本做不到的事,否則將陷國家於險境。 蔡政府應了解,當前的東亞區域安全環境已今非昔比,美國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縱使百般不願意,台灣必須務實看待中國大陸政經實力崛起的事實,才不會喪失認清現實挑戰的能力。「親美」不等於附庸,「和中」也不是自我矮化,把握分寸才能為台灣爭取最大折衝空間。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