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社評--比登陸火星還難的「蔡習會」

習近平在十九大三萬多字的工作報告中,涉台部分僅千百來字,各方已有分析,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台灣的某些反響,其中以「蔡習會」這個話題最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 我們稱「蔡習會」為話題,因為充滿了政治操作、政治想像。事實上,「蔡習會」這個話題,從今年初開始就已見諸媒體,其中以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最為熱衷。他去年底亦曾公開預言,「蔡習會」一定會發生,甚至有媒體捕風捉影提到有人為此積極奔走。這樣的說法,只是在掩飾兩岸之間根本沒有溝通管道的事實,很難令人相信。然而,在十九大報告後,許信良又再表示,由領導人來直接處理兩岸之間的僵局,解決兩岸的問題,這就是蔡英文總統近來一再主張的兩岸互動「新模式」。 除了許信良之外,呂秀蓮也認為,習在報告中提及「實現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代表未來蔡習會不是不可能。甚至於學者林中斌也對「蔡習會」表示樂觀。至於獨派的看法,更令人感到訝異,例如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蔡習會」不是壞事。唯一比較務實的是林濁水,他認為「基於蔡對『九二共識』並不退讓,蔡習會在5年內不可能實現。」 在我們看來,這些有關「蔡習會」的言論,都建立在三個錯誤的想像上。第一個錯誤的想像是認為習近平對兩岸發展有焦慮感,也需要交出成績單。蔡英文在選前認為只要民進黨勝選,中共就會朝民進黨的方向來調整,反映的也是相同的思維。然而,只要稍微了解兩岸關係中有關原則性的問題,尤其涉及到一中的政治基礎,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更重要的是,習近平的確需要在兩岸上交出成績單,但這個成績單的重點恐怕不是蔡習會,而是反獨的成績,而習在十九大報告中已清楚表明其意志、信心以及足夠的能力。 第二個錯誤的想像是以為習在報告中提及「馬習會」是對「蔡習會」的暗示。我們認為,「馬習會」的意義,必須在特定的時空脈絡中來理解。「馬習會」之所以成局,其實是中共向民進黨及國際社會宣示,兩岸問題不是國際問題,而且一中原則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蔡習會」如果要成真,那就必須走在「馬習會」的道路上,然而,這個方向是蔡英文能接受的嗎? 第三個錯誤的想像,是以為中共能感受到蔡英文的善意。我們要問的是,蔡英文真的有善意嗎?或者說有足夠的善意嗎?民進黨執政後,蔡英文除了一些空洞的語言外,沒有具體的善意,反而在去中國化方面,有不少的具體作為。如果說這樣的善意就能撐起「蔡習會」,那蔡習會也未免太廉價了! 在我們看來,許信良如此熱衷推銷「蔡習會」,反映的是他對兩岸僵局的焦慮。從任何現實條件來看,如果沒有一中原則或九二共識,「蔡習會」比登陸火星還難,這個話題也應該劃下休止符了。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