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點評--馬吳的不統如何區別

中國國民黨預定把兩岸關係「不統不獨不武」作為新的政策綱領,交由本月20日的代表大會審議通過。這是延續馬英九在總統任內的主張,也是新主席吳敦義基於選票考量的作為,但有待黨內幹部在理論上予以充實和細緻化。 馬英九所謂的不統,據他自己解釋是「任內不與大陸談判兩岸統一」。可見他不是主張兩岸永遠不統一,而是僅限於他在任期內不談統一。客觀而言,大陸本來就不急於在馬的任內談判統一,而是力倡雙方先求和平發展,待時機成熟時再處理政治分歧問題。因此,兩岸關係確實在馬英九的任期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和平發展境地,還舉行了史上空前的「馬習會」。 不容否認,馬稱的不統,確有被視為不統一的問題,以致他在卸任後到各大學演講時,多次表示兩岸關係最終不能排除和平統一、民主統一,引來被批評為違背自己說的不統。這就不能不說是馬英九的行政系統對於他的兩岸關係主張,一直論述不足,甚至有意無意地任由其所指任期內不談判統一被視為就是不統一。 現在國民黨要把「三不」列入政綱,其中的不獨、不武,當然沒有任何疑義。不獨符合新政綱強調的「堅決反對台獨」,也是對憲法和法律應有的態度;不武則是維護兩岸和平,符合台海相關各方之需求。唯獨不統,勢須有別於馬英九的解釋。 因為過去馬英九作為中華民國領導人,有決定要不要和大陸展開統一問題談判的大權,而他的決定是任內不談。這就和他卸任後講和平統一、民主統一,沒有矛盾。現在國民黨是在野黨,沒有決定兩岸談判統一之權,縱使現在主張終極統一、未來應該統一,也仍然只是政治訴求,改變不了民進黨執政下台灣現階段的政治走向。那麼現在重申不統,當然也不可能等於馬英九的任內不談判統一。 因此,馬英九在位時講的不統,和國民黨現在在野時講的不統,必然是有所區別的,但又必然都是階段性的,否則如何和「堅決反對台獨」形成邏輯。而且位階高於政綱的國民黨黨章,規定了「追求國家富強統一之目標,始終如一」;「實現中華民國為自由、民主、均富和統一的國家」;「為中華民族之整體利益而奮鬥」,那麼此時此刻所講的不統,自是階段性的現實考量,那麼如何就黨章與政綱進行理論聯結,有待自信的、充足的進一步論述,以維持和大陸的互信,並求確實能夠達到擴大選票的效果。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