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珍》思考邊際遞減效應

朱國珍》思考邊際遞減效應
朱國珍》思考邊際遞減效應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幾年前有機會與一名經濟學博士對話,當我們聊到愛情時,他說:「如果一個女生每天收到一位男士送來的鮮花,第一天會感到驚豔、開心,第二天也是,然後第三天、第四天,當妳連續收到三十天的鮮花之後,就會開始無感。這就叫做『邊際遞減效應』。所有的愛情到最後都會導致疲倦,因為效益遞減。」

當時我覺得這是個似是而非的道理,但由於對方是經濟學博士,我一時之間想不出什麼案例可以反駁(除了信仰,我是如此摯愛我的天主。只要想到主與我同在直到今世的終結,就會感受到無限幸福感湧現)。但是我無法用信仰反駁對方,這會牽涉到立場,凡事預設立場再加上堅持立場,就會導致僵局。我可不喜歡在飯局時忽略美食,用語言得罪人。

為了辨明真理,我去圖書館遍尋有關邊際遞減效應的論述,可惜我這顆腦袋似乎太感性,在動物醫院裡遇到一隻病危的貓咪去翻查牠直腸脫的病理學還比較容易理解,那些與利益有關的邊際遞減,在我接觸有限的經濟學知識之後,仍然覺得是外星文字。

然而,就在今天早上我吃著粉絲的時候突然頓悟了。

幾個月前看到韓劇經常出現雜菜冬粉,女主角怎麼吃都不會胖,一時之間讓我以為冬粉可以減肥,某日在菜市場看到「炒粉絲」攤,便買了一人份當作午餐,不知道是我當天太餓或者確實美味,吃過之後驚為天人念念不忘。昨天上午在菜市場又遇見同樣攤販,這次一口氣買了三人份,打算吃個過癮。昨天已經吃掉一包,今天是第二包。然而,當我興致沖沖品嘗時,突然覺得沒有那麼好吃了,看著透明糾纏又彼此黏附的群絲亂舞竟然萌生飽脹之感,只能勉強把桌上這碗吃完,心想那第三天的分量,先放在冷凍櫃裡典藏吧。

我頓悟的是什麼呢?邊際遞減效應果然存在,但是只限於原本就不喜歡的事物。

因為我原本就不是很愛吃冬粉,只因為韓劇料理看太多受到洗腦,加上初嘗炒冬粉的美味,就以為自己喜歡吃,結果天天吃到第二天,立刻驚覺我不能勉強自己去愛一個本來就不愛的食物,而且還要天天交融在一起。

懂了嗎?邊際遞減效應是因為群眾心理多數喜新厭舊,根據這個大數據廠商只能不斷推陳出新,就像韓劇演來演去套路其實都差不多,只是成分配方略有差異,就影響了收視率,但是收視樣本始終沒變,都是「人」在看,絕對不會去問樹木或寵物。

因此,邊際遞減效應對於抽象的真愛是行不通的,比方說我對天主教信仰,無論處於何種逆境,我相信一切都在天主的救恩計畫中,理解與順服讓我的愛愈來愈堅定。

另外還有一個可以做為譬喻的是夕陽。我因為地利之便,經常在山上看夕陽,這是大自然的輪迴,日復一日上演,就像我的經濟學博士朋友所言:天天送來的玫瑰。然而這朵玫瑰,遇到多雲會暗沉,若逢雨天則隱匿,它每天都會出現,卻帶著變化多端與陰晴不定。可是,我一次比一次更珍愛它,即使看不到太陽星體圓滿在我面前落下,但是我知道它在那裡,我看不到它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它永遠都在。這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考量利益與經濟,大自然的美從來不需要人類付費,它只需要一雙願意看見它的眼睛。

我對美的追尋從來沒有邊際遞減。也許這樣的理想不切實際,但是這樣的體認卻能讓我時時刻刻感受到滿溢的溫暖與幸福。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