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專欄-短線操作題材股 中線增持高股息與低評價股

全球主要股市在4月上旬經歷了急速修正後重新回到多頭軌道。截至目前,除了費城半導體指數外,美股的其他三大指數均創下新高。在歐洲央行即將降息的氛圍下,德國、法國、英國等主要市場也創了新高。在新興亞洲市場中,台股是唯一一個創高的市場,印度則處於歷史新高位置的整理階段,而中國股市則延續了今年2月以來的強勁反彈,其他新興亞洲市場則持續震盪整理。

展望未來,儘管美股和台股目前仍保持創高的趨勢,但這波自去年底以來的多頭行情似乎已接近尾聲,接下來可能以震盪或修正為主要走勢,原因如下:(1)全球經濟動能將在下半年逐漸放緩,(2)製造業庫存回補力道偏弱,(3)領漲指數的類股已由業績股轉至景氣落後股或中小型投機股。

預計全球經濟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放緩,主要原因是,相對強勁的美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後的動能,已開始明顯減弱。美國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季增年化成長率已降至1.6%,低於長期趨勢的約1.8-2.0%的正常水準;而第二季的GDP預估也與前季持平,下半年更進一步降至1.5%以下。

事實上,近期美國經濟放緩的現象也逐漸擴大,包括零售銷售開始走弱,製造業和服務業的PMI數據也雙雙下滑至50以下的緊縮區。從勞動市場來看,許多行業的離職率已降至疫情前水準,這意味著尋找新工作的難度正在增加,這是勞動需求下降或勞動市場放緩的前兆。

在2022年到2023年高通脹和高利率的環境下,全球製造業經歷了近兩年的庫存調整,我們估計2023年第四季度庫存調整已結束,並迎來新一輪庫存回補循環。然而,由於這次的庫存調整並未像過去在經濟下行階段一樣將庫存削減至極低點,加上終端需求呈弱勢復甦,從最新公布的美國製造業PMI表現來看,可以說是觸底反彈有餘、回升力道不足,因為3月份曾經達到50以上的擴張區,而4月份又跌落至50以下的緊縮區。

雖然這波製造業庫存調整已將庫存降至正常水準附近,但相較於過去經濟下行階段廠商通常會伴隨恐慌心理而將庫存降至正常水準以下2個標準差,因此本波庫存回補的力道恐偏向弱勢。除此,製造業最大的幾個終端產品,例如智慧手機、個人電腦、汽車等,它們今年的復甦力道並未如預期般強勁。以個人電腦為例,儘管最近微軟積極推出Copilot + PC(即所謂的AI PC),但今年全年個人電腦的出貨量預估僅會增長2%,雖然結束了連續兩年的衰退窘境,但不如年初預估的6%增長。

最後,從4月中旬以來領漲美股者主要是防禦性類股,而不是景氣循環性類股;同時領漲台股則主要集中在少數大型權值股和景氣落後股,這通常是一個多頭行情接近尾聲的徵兆。根據過去經驗,整個多頭行情通常是由業績股率先領漲,然後由大型權值股接力,最後則是由景氣落後股或中小型投機股進行補漲。如果業績股無法接棒領漲,往往會讓指數陷入整理或修正,目前已初步觀察到上述現象。

展望未來,由於美股和台股本段多頭行情似乎已接近尾聲,建議短期可關注具有特定題材的中小型投機股,中期則建議減持評價面偏高的業績股,改為增加高殖利率和低評價兼具的個股。在中小型投機股方面,可以關注機器人、無人機、低軌衛星、共同光學封裝(CPO)等領域。而高殖利率和低評價兼具的股票則包含NB零組件、NB相關IC設計、利基型晶圓代工、金融、營建等族群。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純網路保險公司正式開放 金管會明年8月開始受理申請執照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
台泥認購飛宏私募 攻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