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專欄-AI應用供應鏈 未來市場追逐標的

工商時報【凱基投顧總經理朱晏民】 今年以來美國費城半導體30檔成分股中股價漲幅最大者為輝達(Nvidia),漲幅達85%,且目前本益比交易在50倍以上。其上漲的主因在於市場對人工智慧(AI)商機即將起飛的高度期待,而其目前在AI晶片居領先地位。畢竟輝達目前來自AI的營收高達25%,為目前全球最純的AI受惠股。 現存世界上主要的網際網絡和雲服務供應商,均使用Nvidia的AI晶片(稱為Tesla GPU加速器),包括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IBM、微軟和阿里巴巴等。輝達目前年營收約80億美元,意味來自AI的營收貢獻約20億美元。 其實AI相關研究曾在1970年代沉寂一時,但近年來則因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電腦運算與儲存成本的降低,以及大量的資料累積使其技術與應用快速發展下,讓AI的商業應用再度引起業界關注,尤其2016年3月谷歌旗下的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擊敗南韓棋王之後,更是開啟市場對於AI發展即將起飛的想像。 而輝達股價的起漲點亦從2016年3月開始,當時每股價格僅約30美元,如今已來到近200美元。 儘管AI概念股為今年市場熱炒本夢比的族群之一,但AI就如同1995∼2000年的網路,儘管在2000年造成網路泡沫,卻也因此帶動各行各業生產力的提升與今日的網路世界,同時造就目前勢可敵國的幾家網路公司,如Alphabet 、臉書、亞馬遜(Amazon)、阿里巴巴、騰訊等。因此與其將AI視為產業,不如將它視為帶動產業升級或生產革命的一項殺手級工具。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統計,AI對半導體產值的貢獻將從2017年之82億美元提高至2021年之350億美元,5年的複合成長率為41%,同時占整體半導體產值的比重將由2017年之2.4%提高至8.5%。AI需要藉助半導體高效能運算平台的運作才能發揮效能,因此半導體產業將成為AI興起的第一波受惠產業。 除此,由於AI將多元應用在工廠製程、商業管理、商業流程,或食衣住行育樂等各種層面,因此受AI影響的硬體產業除半導體之外,亦將全面觸及電子零組件、網路通訊、汽車產業、機器人等,無論是未來尖端產業或現有傳統產業,都將迎向人機合作的時代。 儘管AI的發展仍在初始階段,但目前生活周遭已不乏AI的應用,舉凡谷歌翻譯、個人語音助理(如蘋果的Siri與亞馬遜的Alexa)、自動駕駛車、不需操控的無人機、具有感知情緒的機器人、可以人機互動協作的工業機器人、醫療診斷、股票自動交易、遊戲機等。 另今年9月蘋果發表的iPhone X,將搭載全新A11 Bionic晶片,號稱具備神經網路引擎的AI功能,將記錄並學習使用者每一次進行臉部辨識解鎖時的特徵,以避免使用者隨年紀增長、面容改變而無法辨識的窘境,可謂AI在智慧型手機另一重大應用。 除此,華為在今年10月發表的Mate 10旗艦機種亦號稱搭載具AI能力的晶片,可大幅提升手機在圖像識別、語音交互、智慧拍照等方面的能力,為AI技術在應用領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與前所未有的手機AI體驗。舉例而言,使用華為的Mate 10在拍攝過程中能夠對拍攝物件進行即時分析,從而根據物件的特點和屬性自動調節參數設置,告別了千篇一律的拍攝參數設定,令每一拍攝都能達到更加出色的效果。 發展AI技術的關鍵包含高效能運算平台、演算法、運算引擎、大數據資料、實驗場域等,而導入AI應用的尖端產業最獲矚目者則為汽車產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預防醫學等,相關供應鏈可望持續成為市場追逐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