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下台 剛好而已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總統敗選後,朱立倫表示會忍辱負重,奮戰到任期結束。只是此次大選,國民黨不僅錯失執政江山,更無力在立院自力過半,在權力監督制衡的運作上陷入被動,朱立倫若讓保皇派的聲音模糊接下來敗選後的改革動能,恐加速國民黨與社會主流思維脫節,更可能提高賴清德連任機會,甚至讓柯文哲選成老二。

客觀評價朱立倫任上的選舉表現,確實在2022讓國民黨地方選舉有所斬獲。但彼時民進黨身陷疫情困局,加上林智堅論文醜聞,在此基礎上,朱立倫是否打「順風球」,各方有不同看法。

如今2024大選布局,朱立倫的能力局限則完全被暴露。他師心自用與戰略誤判,錯失提出最強人選的最佳時機,更讓國民黨卡在藍白合的泥淖,導致柯文哲得以破壞國民黨選戰節奏,只能在登記前最後一刻草草推出副手,尋求堅壁清野鞏固基本盤的戰略,奢談操作棄保。國民黨在選舉中的進退失據,讓期望下架民進黨的6成民意付諸東流,朱立倫真能逃避敗選究責的責任?

如果朱立倫因增加14席立委就不用負責,那2000年李登輝為何要被逼下台?2004年連宋落選,黨內照樣有人逼宮連戰。當時國民黨都還是過半政黨,尚且有人負起責任,用下台的行動為黨換來改革的社會正面形象。

反觀現在,國民黨養大柯文哲,讓對方有底氣攪亂政局4年甚至8年,國民黨不僅更難以拿回總統,想在國會過半也極其困難。且國民黨必須捫心自問,如果柯此次就採取大量提名策略,國民黨立委席次會增加還是減少?柯在這次選戰羽翼漸成,未來國民黨還能指望柯不選或藍白合?更別說要直面民眾黨在區域立委大量提名的艱困挑戰了。

英明如諸葛亮,在初次北伐取得連下三郡戰果,退師時還能遷回數千魏民充實戶口。如此成功的戰略規畫,尚須因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兵敗負上責任,向劉禪請罪自貶三級,從丞相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朱實當以亮為師。

目前支撐朱立倫不下台的基本面,其實是他擔任黨主席與選戰期間「廣施恩澤」的既得利益者,拿人手短的利益結構助長黨內變得噤聲,妨礙國民黨壯士斷腕的決心。

如此積重難返的局面,整個國民黨卻是拒絕面對,還嘗試把敗選原因推給民眾黨,豈不悲哉?4年後,有機會選總統的在野黨不會只有國民黨,這個黨不該繼續自大顢頇下去。(作者為前高雄市政府勞工局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