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今訪歐 傳聯合聲明難產

工商時報【賴瑩綺╱綜合報導】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8日啟程訪問歐洲,但有消息傳出,原本預計9日與歐盟簽署的中歐聯合公報,因歐盟在市場開放與公平性、人權等議題上認為中國承諾不足而難產。不僅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建議歐盟成員先別接受目前聲明的草案文本,包括德國、英國、法國、瑞典、荷蘭等國家均表示反對與中國簽署聯合聲明。 在美國等國家對中國越來越強硬之際,中國明顯想加強與歐洲各國的關係。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底分別訪問義大利、摩納哥及法國後,李克強於4月8至12日接力訪歐。 據中國外交部日前公布的行程,4月9日中歐領導人會晤將在布魯塞爾舉行,預計雙方將簽署中歐聯合聲明及在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文件。4月12日,李克強將赴克羅埃西亞參加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預計簽署基礎建設、貿易、金融、教育、質檢、人員往來便利化、駕照互認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項目協議。 不過,有多家外媒引述消息人士表示中歐聲明或將難產。法新社指出,中國拒絕保證在中國的歐洲企業享有市場准入和同等競爭條件,中國也沒有對包括工業補貼問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作出承諾。一名歐洲高級官員對此表示,如果中方拒絕改變談判立場,雙方就沒有足夠的共識來發布共同聲明。 另一方面,據歐盟日前提出的草案顯示,北京將完成有關投資協議的談判,並取消歐盟所稱的不公平貿易壁壘。另外歐盟還希望中國打擊駭客,及改善新疆維吾爾族少數民族宗教自由等內容。惟歐盟外交官表示,中國官員刪除或修改很多初稿內容,英國、德國和法國等歐盟國家的特使皆透露無法支持中國修改後的公報。 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德國、法國、英國、瑞典、荷蘭等歐盟國家在大陸近期通過的「外商投資法」中,沒有看到中國有對歐洲企業更加開放市場,許多歐洲企業在中國獲取授權和許可證方面仍有困擾,中方對外資和中國國內企業仍存在雙重標準狀況,而強烈反對與中國簽署中歐聯合聲明。 消息人士還透露,北京拒絕在聯合聲明提到任何涉及建立國際秩序的規定機制。他說,「歐盟本以為中國會更樂於合作,畢竟我們已經在5G建設問題上讓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