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鼎論壇對標半導體,台積電聯發科的黃金10年野望

半導體產業榮景讓人驚喜,前景更讓人掛心。劉德音、蔡明介;吳敏求、吳田玉四位產業大咖大老,從四個產業位置、三大新興應用,探討四大發展方向、兩項共同挑戰。

什麼樣的場合,可以聚集科技產業一線大咖大老,共同剖析未來?上週(12/3)舉辦的李國鼎紀念論壇,邀集重量級產業領袖,探討台灣半導體未來,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旺宏董事長吳敏求、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四位分別從技術談到局勢,又從歷史進程談到關鍵機運,並就台灣產業現在優勢,提出延續優勢的發展方向,以及共同面對的挑戰,讓現場五百多位產業人士大呼過癮。

論壇主席中磊董事長王伯元慨嘆,李國鼎資政逝世已二十年,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產業鏈值得信賴的重要夥伴,「期待透過領導者之思維,提出更高層次的合作大戰略,打造系統整合創新的出海口,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造局者」。

總統蔡英文致詞表示,過去一年常有外賓到台灣,不約而同都會談到半導體產業,也希望能與台灣產業交換經驗,或得到協助,「他們羨慕台灣建立完整生態系,讓我們在美中衝突、疫情下屹立不搖,尤其是晶片短缺、製造商快速讓問題緩解,可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扮演關鍵地位」。

居安思危是台灣恆久不變的課題,半導體產業該如何繼續輝煌?

「半導體產業已經進入『兆世代』!晶片上的整合的元件數量,已經從李國鼎資政推展的百萬級VLSI(10的6次方),到現在的十億級的GSI(10的9次方),並跨入兆級的TSI(10的12次方)」, 論壇主持人鈺創科技盧超群一開場,就以半導體核心的電晶體集成技術,揭告產業現況與未來商機。

四位大老分別就所處的晶圓製造、IC設計、記憶體製造、封裝測試,四大面向觀察產業動態。挑戰方面,各國正在進行的「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是共同關注的重要局勢,推估2023~2025年,全球半導體資本投資三年估計將達4420億美元,生產基地分散究竟會讓生產成本降低,還是造成斷鏈風險,還很難說。

機會方面,從市場需求回推,未來機遇鎖定在三大新興應用領域: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電動車/自動駕駛、元宇宙。四位並從中抽粹出四個發展方向,提供台灣半導體產業共同追進的目標。

發展方向1:高效能運算邁向雲端,元宇宙的誕生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以「在隧道裡行走」形容過去10年半導體製程的方式,縮小電晶體是唯一的方向,所有人都樂觀地走在這條唯一且明確的道路上,但如今半導體業已經走到隧道口,外面少了很多限制,這條縮小電晶體的隧道,不再是唯一的道路,面對更開放的競爭環境,台積電未來也不會再被限制,昭告台積電製程將跳脫縮小的思維,運用不同材料、設計工藝,挑戰更多新製程。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蘇義傑攝影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蘇義傑攝影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蘇義傑攝影

技術如何對應未來應用?劉德音指出,未來發展重點會是「高效能運算」,高頻帶、低耗能、更多元,是持續追進的目標,台積電也很早就在為元宇宙(虛擬世界)概念進行開發,十年後人們會逐漸感受虛實世界的結合,「元宇宙會取代今天的智慧手機,未來AR(擴增實境)將取代手機,VR(虛擬實境)將取代PC(個人電腦)」。

提及未來半導體的價值主張,劉德音直言,成本降低是過去主要的經濟趨動力,技術製造將成為一個開放的創新平台,技術進步會從系統和應用層面帶來更廣闊的經濟利益,「下一個十年,將是半導體產業的黃金時代」。

發展方向2:台灣偏重邏輯IC,未來宜拓展多元類型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則從IC設計領域,綜觀全局。他表示,台灣產業結構需要升級,以應對全球競爭,「台灣IC半導體供應鏈強盛,但終端IC產品仍有擴張機會,台灣IC設計主力在邏輯IC,但記憶體和類比感測元件相對較弱(圖)。」

從全球競爭來看,台灣IC設計領域居於世界第二,但日本、韓國、歐洲整合元件製造(IDM)大廠實力強盛,若要提高台灣在世界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力,不只應用領域,也要拓展IC類型。

「IC半導體的盛會尚未結束,台灣半導體發展五十年,已具有深厚基礎。鼓勵下一代的年輕人,在我們這一代的基礎上,創造下一個五十年的輝煌,只要努力,機會永遠都在,」蔡明介樂觀表示。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蘇義傑攝影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蘇義傑攝影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蘇義傑攝影

發展方向3:儲存vs運算,變成「儲存+運算」

在邏輯製程之外,記憶體大廠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從技術發展探討未來機運,他表示, 「半導體記憶體在人工智慧的浪潮下,其需求持續擴大中,市場繼續成長」,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使得2D NAND及NOR跨越無法微縮的障礙,進入3D立體化的記憶體製程工藝,促使容量持續增加,一路堆疊到上百層,成為維繫NAND與NOR記憶體成長的主要動能。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對於使用記憶體的需求與規格,改變了半導體記憶體既有的角色,記憶體將由以往在幕後擔任資料儲存的角色,走向目前成為協助運算,最終實現『存運一體』之具體表現,」吳敏求對記憶體在新興領域的應用,表達信心。

發展方向4:開拓產業新聚落,是否重心該往南?

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本次以視訊參與會議,人在美國的他,在當地時間凌晨兩點多進行專題演講,精神奕奕讓人印象深刻。他從半導體製程後端,觀察新冠肺炎帶來的產業改變,因為健康疑慮,半導體在「健康」及「數位生活轉型」上,產生突發的新價值。

「兩項驅動,讓市場需求在現有基礎建設上突然『放量』!供應鏈沒有準備時間,也無法預測,造成短週期整個產業練,所有階級的供需嚴重失衡及漲價,半導體產業過去18個月全面增加投資及產能,歷史僅有,」吳田玉分析。

台灣產業如何承接市場所需?核心生產基地都在高雄的日月光,吳田玉並未提及高雄成為新熱門投資重鎮的話題,倒是意涵深遠的提及「產業新聚落」的話題。

吳田玉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傳統區塊及商業模式的成功,自然會擇善固執,精益求精,在新興區塊及商業模式(IDM 2.0)自當謙實以待,瞭解挑戰本質,超前部署Taiwan Cluster 2.0(台灣產業新聚落)。

共同挑戰1:區域政治難解,保持一致是心法

這場論壇,讓四位產業大咖難得齊聚一堂,現場互動也是別具看頭。論壇主持人鈺創創辦人盧超群安排四位彼此提問,第一題吳田玉就單刀直入地問了「區域政治」之下,台積電建議產業該如何維持既有優勢?

鈺創創辦人盧超群。蘇義傑攝影
鈺創創辦人盧超群。蘇義傑攝影

鈺創創辦人盧超群。蘇義傑攝影

劉德音笑容滿面的說,「哇,第一個問題就是這麼敏感!」他回應,美中關係從2015年就開始,因為各國態度有了變化,才會有區域政治的運作,不過其中有些實、有些虛,產業人士需要判斷哪些為實,再根據自家公司的規模與定位做調整。

「對台積來講,如果要應付各國政府只會越弄越複雜,所以我們的概念就是以客戶為中心,客戶擔心在哪,我們瞭解他們未來的發展,客戶為導向,來做為我們投資的決定,是我們最主要的發展方針。關於地緣政治, 對A對B講的話要一致,對內對外講的話要一致,最好心裡和口中也要一致,用這個態度面對千變萬化、有實有虛的地緣政治,」劉德音表示。

剛回答完敏感的美中議題,第二題由吳敏求提問蔡明介,再度回到敏感的兩岸議題。吳敏求提問,聯發科主要業務在中國,如何因應地緣政治?

蔡明介笑著接招,「Mark(劉德音)已經回答很好了,我頂多做個小註解。」他指出,旗下產品其實很多,應用領域也很多,同時供應多個市場,實務來講,「多角化」還是大的方向。

共同挑戰2:人才短缺很焦心,期待教育政策轉彎

談了一下午的產業前景,與談大老對「人才不足」,共同表達憂慮,劉德音提及今年啟動的半導體學院,蔡明介則直指高素質理工人才短缺,恐限制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論壇中一位致力於高中學養的教育界人士,提出高中課綱對自然科學教育的短少,劉德音表示,「我無法改變教育,短期方法要改變就是數位轉型」,蔡明介更是直言,「教育政策要去改變,不然只能引進國外人才,不然就是我們去國外。」

整體觀察,台灣半導體產業經過兩年的宅經濟拉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國際高度,四位大老有著樂觀,也有著憂慮,未來產品類型多樣化、創造系統產品、結合產學共同育才、積極招攬國外專家,是彼此共同的期待。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