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罹攝護腺癌無不適 泌尿醫曝惡性初期「無聲」若有症狀多為末期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 5/11 19:54 發稿 |20:33 更新:惡性腫瘤初期多為無症狀】

作家李家同表示罹患攝護腺癌(圖/資料照片李家同)
作家李家同表示罹患攝護腺癌(圖/資料照片李家同)

攝護腺癌已是國內第5致死癌症;85歲作家李家同今(11)日表示,日前做了攝護腺切片檢查,結果出爐後確定罹患攝護腺癌。不過李家同強調,癌細胞是否已經擴散,要看以後的檢查才知道,自己目前沒有任何不舒服之處,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表示,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可能同時存在,若是中低惡性,通常早期也會有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攝護腺肥大症狀;但若為惡性,早期則幾乎無症狀,一旦有骨骼疼痛等症狀時,都已經是末期。

根據衛福部最癌症登記報告發現,攝護腺癌是2019年癌症個案數增加最多的第4名癌症;從2018年的6644人,到了2019年則增加至7115人,成長幅度高達7.09%。也已從十大國人致死癌症中,從第6位竄升到第5位,有7139位國人因攝護腺癌死亡。

長庚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表示,疫情趨緩後因為尿不出來而跑來門診的患者確實增加不少;攝護腺癌與攝護腺肥大是不相干的疾病,但有可能同時存在,也都較常發生在60歲以上的長者。如果是中低惡性攝護腺癌患者,大多在早期也都會有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類似攝護腺肥大徵象。

陳煜說若是惡性攝護腺癌,臨床上早期大多不會有任何症狀,很多晚期患者,都是骨骼疼痛,去檢查後才發現是攝護腺癌骨轉移,這類發生骨轉移的患者,通常都已經是第四期骨癌,因此定期檢查很重要。

陳煜表示,50歲以下的攝護腺癌十分少見,但若父親爺爺有攝護腺癌的家族史民眾,若罹患攝護腺癌則可能會更年輕就發生;正常民眾是建議50歲以上一年一次,有家族史的民眾則建議40~50歲就要定期追蹤,特別是PSA指數偏高者,最好每半年就要追蹤一次。

治療攝護腺癌,依照不同期別有不同的療法,在攝護腺癌第一、二、三期,陳煜表示,可接受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放射線治療、冷凍治療、海扶刀,若年世已高的70~80歲長者,則可採積極監控不用侵入性很強的治療;但如果是60多歲的確診者,由於目前國人的平均餘命快接近90歲,陳煜建議這類患者可考慮進行傳統、腹腔鏡、達文西、電療等手術。但開刀對於相關組織會造成一定影響,通常在手術後約有7~8成患者會出現尿失禁,大部分患者會逐漸改善,但有20%~30%仍會持續有尿失禁。另也可能破壞勃起神經,之後失去勃起功能。

如果是4期患者,若已有淋巴或遠端骨頭與其他器官轉移,多不建議手術,會建議施行荷爾蒙療法。目前李家同的期別仍不清楚,陳煜表示,若罹患攝護腺癌一期、二期,五年存活率可達95%;第三、第四期,目前平均約有7成,中低惡性約8~9成,高惡性則約5成。

陳煜表示長庚醫院遇過最年輕的患者年僅38歲,因為有頻尿問題就醫檢查後發現罹患攝護腺中期,術後也有漏尿問題。目前發現若以電療、海扶刀等方式手術,較不會有術後漏尿的問題。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家/首例豬流感!施信如曝「真魔王是它」 羅一鈞:將儲抗病毒藥備戰
好市多A肝莓「改善報告」收到了!有五大管理資料不足限業者2週內補齊
「1人得顧30人」病房助理怒了! 衝北市府大門要求衛生局快補人莫擺爛
壯年男腹痛吃胃藥3個月都沒好!檢查腹腔竟塞了6公分「癌王」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