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從滿級分事件看教改

李家同/從滿級分事件看教改
李家同/從滿級分事件看教改

今年學測的數學滿級分問題,顯然很嚴重,因為居然使大考中心的主任被辭職,而且立刻照准,連慰留都沒有。我認為這件事不能說都是大考中心主任的錯,這件事其實暴露了教改的很多問題。容我在此和各位一一討論。

一、學測是用15級分制的,如果是用100級分制,當然仍然會有數學滿級分的現象,可是問題一定不會這麼嚴重。

所以我們應該要問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何要將100級分制改為15級分制?學測開始執行的時候,是10級分制的,改到15級分制已經是一大進步,最近又有人提倡要改成20級分制。

我一直好奇為何要將100級分制改成現在的15級分制,很多人告訴我,如此做可以避免學生不要再分分較量。可是以我個人來講,不分分較量也是會級級較量,我實在無法了解改成15級分制可以使學生不在乎分數。

因此,我就問了很多大學畢業的朋友,有102位朋友回信,其中有一位不置可否,101位回信說,改變級分制不會使得學生不再在乎分數。很多人認為15級分制會使得學生更在乎考試有無失誤,也會更緊張,因為1分之差可能造成1級之差,可是1級之差是相當嚴重的。

我很希望知道當年要將100級分改制的學者們究竟是誰,他們有沒有以文字來解釋改制的原因?據我所知,兩年以後,指考也要從100級分降到45級分。希望決定這些政策的學者能夠清楚地說出改制的原因。

二、這次大考中心數學考題被認為缺乏鑑別度,可是鑑別度這個名詞應該是與聯招有關的,因為聯招只考慮學生的學業程度,而不考慮學生有無教育部所一再強調的各種素養。現在的大學入學有兩種方式,指考其實是聯招的翻版,甄試除了學測的成績以外,還有備審資料。教育部一再地強調,電機系的教授可以根據考生的備審資料看出他是否適合念電機的。

也許有一位學生在學測中表現不錯,但是電機系的教授可以大膽地決定,他適合念化工系,而不適合念電機系。也就是說,學測的結果應該只是一個參考資料,大學不該如此重視學測的成績。

可是這次學測數學滿級分的現象顯示大學甄試入學,考試成績仍然是學生所非常重視的。不僅學生重視,負責大學入學機制的教授們也異口同聲地重視。這就完全違反了當年推行甄試的目的。既然要強調考試以外的各種資料,為何滿級分會有如此嚴重的影響?

我們應該很坦白地說,大學教授根本只能從考試成績上選才。學生也心知肚明,如果學測的成績不夠好,他不可能進入自己想要進的學校,所以鑑別度變成學生非常重視的項目。甄試的目的顯然是沒有達到的。

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生而言,要利用甄試進入好的學校,一定要有好的學測成績,政府官員顯然也承認這一點。我要問的是,既然學生如此重視考試成績,為何要大費周章實行甄試機制?為何不能乾脆實行聯招?

三、用15級分制會有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很多教授都在埋怨15級分制會造成教育平均化,因為如此做無法彰顯一位學生的特別能力。

假設是10級分,差一個級分,對應到原來分數大約是差10分。可是81分和90分的級分相同,而80分和81分卻差了一個級分。

假設考5科,某甲每科都考81,總分405,總級分45。某乙考了4科90,1科80,總分440,總級分44。常識或直覺都告訴我們,乙考得比甲好很多,可是乙的級分卻輸給甲。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改了級分制會使得教育平均化。有特殊才能的人無法受到重視,我們重視的是在各方面都有平均發展的。如果我們也絕對不能過份的平均化,因為我們國家需要選拔很多特別聰明的人,這些特別聰明的人不可能樣樣都好的,很多男生對於物理、數學等等沒有問題,可是就寫不出好的作文,尤其不會寫抒情文。如果是100級分制,他們會受到重視,改成15級分制,他們絕對吃虧。

四、這次數學有相當多人滿級分,表示數學題目是變容易了,可是仍然有12%的考生未滿4級分。這顯示我們的社會只注意考得好的學生有多少,而沒有注意到考得不好的同學有多少。

除了數學以外,我們應該注意英文部分。大學入學考試是要考英文作文的,有12817人英文作文0分,佔10%左右。我一再地呼籲政府重視學生最基本英文能力問題,但是從來不論什麼政黨執政,都對於我的建議嗤之以鼻。很多弱勢的學生會寫出以下的句子:

You is a dog.應該是You have a dog.

我在此做一結論,我們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應該徹底地觀察考試的結果,好好地檢討古怪現象發生的原因。

我們更應該檢討我們的升學制度是否真正有問題的,教育部尤其要注意,有12%的考生數學科未滿4級分,有10%的考生英文作文考0分。這才是我們最該注意的事。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