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對中「去風險」? 郭正亮這原因指「不可能成主調」!

前立委郭正亮在唐湘龍、陳鳳馨主持的Yahoo TV《風向龍鳳配》中表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所提「去風險化」最終不太能成為歐洲主調。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到北京會見習近平,中國總理李強也展開上任後的首度外訪,先後抵達歐盟主要經濟體德國和法國,試探「去風險化」底線。前立委郭正亮在唐湘龍、陳鳳馨主持的Yahoo TV《風向龍鳳配》中表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所提「去風險化」最終不太能成為歐洲主調。

「去風險化」一詞最先由馮德萊恩在3月提出。李強會見德國總理蕭茲時強調,中德是現代化道路上的可信、可靠合作伙伴,蕭茲則以「反對脫鉤」、「去風險化(de-risk)不是去中國化」回應。

資深政治評論員賴岳謙表示,陸方主要是針對歐盟29、30日召開首日的歐盟高峰會議,這次審查文件中有一項是「歐盟經濟安全戰略」,該報告草案由馮德萊恩擬定,馮德萊恩仇中、反中,是完全的親美派,當時在徵詢各國意見時,各國外交官已不安。

賴岳謙說,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認為「去風險化」就是「去中國化」,但實質上許多事涉及國家主權範圍,馮德萊恩採用美國制度,要將歐洲軍民兩運科技抓在手中,違反歐盟基本原則,尤其法國是軍品輸出大國之一,認為違反其利益。

賴岳謙說,6月20日馮德萊恩報告出來後,還是將外交官擔憂的事情列舉進去,這兩天歐洲峰會已經召開,就在審定該份報告。他直指,「去風險化」並非一成不變,是要「積極去除已有的投資或往來」,但馮德萊恩所稱去風險化已與其作為有所矛盾。

不過,中國大陸一直針對「去風險化」公開表達意見,來自中方清楚知道歐盟要設定的經濟安全議題,對中歐未來交流影響深遠,中國正在跟美國拔河中。

前立委郭正亮表示,中國大陸最近連番動作,7/15商務部要向CPTPP遞交正式文件,也對歐洲釋放訊號,要另在亞洲開門。以及陸方公布對外關係法,要將外交準則寫進法律,包含三大倡議,和平共處、一中原則、改革開放等,就是要用國際法角度納入。他也認為,馮德萊恩個人因素比較大,包含歐盟內部親美力量,但「最終不太可能成為歐洲主調」。

唐湘龍表示,「去風險化」無非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藍子裡,希望不要和中國走得太近。這和脫鉤本質上沒有不同,都是建立在對中國懷疑的基礎上,如今看到所有「去風險」最大困難在於風險就是政治思考,無論是美國、馮德萊恩,都是在警告歐洲企業,但歐洲企業也都知道「高風險、高利潤」,所謂風險都是非經濟因素、意識形態,在反中對抗中加諸於企業的風險。

他說,企業在經濟和政治平衡上,政治主導力量增加了。目前國際社會對中國不利氣氛,代表「反中概念」還未鈍化,一旦鈍化,就是中國反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