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說百度要再贏一次,谷歌這次逆襲的機會是AI?

每年都有Google返華的新聞,今年是最“逼真的”的一次。Google在中國市場的小動作越來越多,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了Google翻譯App、文件管理服務File Go和AI小程序“猜畫小歌”;今天人民日報海外版在Twitter、Facebook上刊文,表示“歡迎Google回到中國大陸,但前提是得遵守政府相關的法律政策。”作為中國最權威的媒體之一,人民日報這一表態給外界留下無盡遐想空間。

李彥宏說百度要再贏一次,谷歌這次逆襲的機會是AI?
李彥宏說百度要再贏一次,谷歌這次逆襲的機會是AI?

百度曾是Google在中國的主要對手,其創始人兼CEO李彥宏今天在朋友圈非正式表態,更是引發了各界關注,李彥宏表示不懼Google回歸:“如果Google決定回到中國,我們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贏一次。”對此,李彥宏詳述了理由,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譯一下:

1、如今的競爭已不再局限於往年的搜索引擎本身,而百度AI佈局已經成功。

2、中國互聯網行業已從模仿到創新,從跟隨到引領,已是今非昔比,百度是其中一員。

3、當年谷歌退出中國時已經被百度打趴下,贏過一次,再來就再贏一次。大家一直說是因為Google退出才讓百度贏得市場,百度很委屈。

李彥宏說百度要再贏一次,谷歌這次逆襲的機會是AI?
李彥宏說百度要再贏一次,谷歌這次逆襲的機會是AI?

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有些人對於李彥宏的回應不置可否,李彥宏所說的1、2點是有目共睹的產業現狀和客觀事實,沒人反對。不過對於李彥宏說贏過一次Google,很多人不認同,還有人表示,Google當年退出中國是因被百度舉報,如果Google不退出中國市場,根本沒百度什麼事兒。我不知道百度舉報了Google什麼問題,導致Google退出中國市場,但要說百度沒贏過Google我是不同意的,我也堅定認為,Google回來,在搜索上將不是百度的對手。

由於黑百度和支持“不作惡”的Google都是政治正確的事情,因此有人看到這裡,已經會對我的觀點進行否定,準備到評論區開罵,我建議先看看我的理由再說。

百度贏過Google一次

我們先來看看歷史,谷歌退出中國是不是因為眾所周知的某個單一原因?

Google 在2000年就推出了.com中文站,此時百度還在給新浪等巨頭做搜索服務,做to B業務,推出直面用戶的獨立搜索引擎是2001年的事,比Google晚,2002年百度啟動著名的“閃電計劃”,目標只有一個,讓搜索體驗超過Google中文站,可見2000年到2002年百度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是不爭事實。

百度和Google中文搜索技術誰最好?曾是中國網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口水戰激烈程度不亞於今天,我們一個宿舍的同學,也因為不同理念堅持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比如我同學因為支持國產優先用百度,而我則因為喜歡極客範兒的谷歌成為後者忠實粉絲,用了10+款谷歌產品。

當時,第三方機構做了多個盲測“比比看”,在搜索框下方出現兩列結果,同一個搜索詞,下方的兩邊隨機出現百度和谷歌的結果,用戶不知道來源,按照需要點擊,最終統計受測用戶點擊率(專業術語就是召回率),谷歌、百度都有勝出,當時也有不少口水戰,比如說結果有人操控等等。

在我看來,這樣的PK更多是品牌行動,市場才是最好的裁判,2003年百度搜索次數超過了Google,這一年百度還推出了貼吧這個現象級應用,獲取了更多流量。百度一路高速發展,在2015年8月成功上市,上市前夕,Google終於意識到已錯失中文市場,從微軟挖來李開復擔任Google中國區總裁,2006年又給Google取了一個眾所周知的中文名“谷歌”,“正式進入中國”。2009年,李開復辭職,2010年Google退出中國,轟動全世界,當時其市場份額大約只有25%,百度市場份額已超過70%,最終,Google中國的市場被百度、搜狗、搜索以及後來出現的360搜索瓜分殆盡。

在中國市場份額微不足道,中國市場在其全球市場版圖中可以割捨時,Google 便有了退出中國的底氣,可見,在Google退出中國前,百度就已掌握主動權,市場份額遙遙領先。百度做對了什麼?

1、百度聚焦中文搜索和中文市場,Google全球出擊,很難面面俱到,正式進入中國時百度都IPO了,很多市場都是這樣,有公司上市就意味著市場定型,難以改變。

2、百度更懂中國用戶,推出了更接地氣的產品,比如2003年推出貼吧,此後陸續推出知道、百科、文庫、經驗等業務,與不做自己頁面的Google發展思路不同,Google現在都沒有對應產品。

3、百度比谷歌更理解中國法律。百度當時的戰術很野蠻,比如MP3就一度成為其主要搜索頻道,帶來了大量的流量。版權意識強烈的Google根本不敢像百度這樣玩兒,而是在中國投資了走正版音樂路線的巨鯨音樂,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4、百度在市場行動上決策更果斷,這與百度更理解中國市場,可以完全自主靈活決策有關。比如2004年百度出資5000萬人民幣,外加部分股權收購了導航站hao123,而Google當時根本不覺得這樣的一個網址匯總頁面有什麼價值,現在看來,hao123堪稱百度最成功的一次收購。谷歌后來對百度有樣學樣,買導航站265,做音樂頻道,等等。然而沒有一個市場靠跟隨可以逆襲。在市場行動上,谷歌中國決策權也有限,很多事務都要得到矽谷總部授權,溝通成本極高,拼多多CEO黃崢在有中耳炎不願意坐飛機的情況下還要飛回矽谷,去獲得能對中文搜索結果頁字體和顏色修改的授權,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李彥宏說百度要再贏一次,谷歌這次逆襲的機會是AI?
李彥宏說百度要再贏一次,谷歌這次逆襲的機會是AI?

現在看,不理解中國用戶需求、不理解中國法律法規、產品不夠接地氣、不如中國本土公司聚焦,跨國決策不靈活這些問題已成為外企的通病,如今在中國互聯網市場,我們找不到一家成功的外企,不論是曾經還是正在進入中國市場的玩家,如雅虎、MSN、Ebay、Groupon、LinkedIn,都無一成功,倘若Google不退出中國,今天市場第一也不可能是它。

Google靠什麼逆襲?

百度憑什麼可以再贏Google一次?此前二十年國外互聯網公司都乾不過中國公司不是理由,這顯得有些宿命論,不符合商業世界的發展式思維。在我看來,時過境遷,百度和Google的競爭維度也有差別,我們應該分開來看,事實上,Google回歸中國影響所涉及的業務也不只是搜索,牽扯的公司也不只是百度。

1、搜索引擎:憑Chrome和Android會有一席之地,想贏卻不容易。

Google回歸中國,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是搜索引擎的回歸,這塊業務我認為Google沒有逆襲百度的可能性,甚至無法與搜狗/360競爭。

這些年,在中文搜索上百度在算法和數據上日積月累,投入力度遠大於Google,Google不可能短時間彌補這8年的差距。有人說,Google有中文搜索,但別忘了它服務的用戶數跟百度的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甚至不如搜狗和360。更重要的是,搜索不單純是技術的PK,而是品牌、習慣、渠道和體驗的全面較量。微軟Bing號稱其搜索技術比Google強,它市場份額為什麼就是起不來?因為品牌和習慣;搜狗、360號稱技術不輸百度,為什麼就不能將百度拉下馬呢?因為渠道能力有限。

Google旗下Chrome瀏覽器目前是NO.1,優勢明顯,如果走強瀏覽器再導搜索的路線,在我看來還是能佔據一席之地的,就像搜狗、360一樣;Google旗下的Android目前佔據80%的手機市場份額,如果Google回歸就會用好這張王牌,不過,手機廠商目前通過對Android的改造已在事實上掌握系統的流量分發權,Google能否拿回去難說,導入到搜索效果如何也難說。

李彥宏說百度要再贏一次,谷歌這次逆襲的機會是AI?
李彥宏說百度要再贏一次,谷歌這次逆襲的機會是AI?

2、Google雲:與本土玩家合作可以分一杯羹,阿里雲的地位不容挑戰。

還有一說是Google旗下的雲服務會進軍中國,中國雲計算市場正在高速增長,充滿機遇。

在全球市場,雲計算巨頭已形成“3A”格局,即AWS、Azure和Aliyun,谷歌云計算服務已跌出前三。而且云計算要深耕行業,做好B端服務,Google也並不擅長這一點,進入中國市場要挑戰阿里雲的主導地位很難。不過,如果能與騰訊雲、金山雲等玩家結盟,給存量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對於阿里雲還是有一定威脅的,但頂多也是分走一點阿里雲的市場,而不能影響其地位。

3、信息流:在中國玩家面前還是小學生,來了也是白來。

也有媒體報導說Google會在中國發布一款類似於今日頭條的個性化客戶端,這個業務Google想都別想,搜索引擎和雲計算業務它在全球市場還有一席之地,但個性化資訊業務Google也是新手,它在中國玩家面前絕對是小學生水平,今日頭條已經走出很遠,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和新聞客戶端都在引入信息流,信息流背後是自媒體平台的運營,是短視頻,是社會化媒體,都不是Google所長。

4、硬件:Google最得意的硬件是Chromecast和Home,難贏小米們。

谷歌做了很多硬件,做了很久硬件,Nexus以及Pixel系列都沒起色,做得最好的是智能電視棒Chromecast和智能音箱Home,在美國前者是同類第一,後者有望超越Echo成為第一。然而,在中國市場,Google要做好硬件很難,背後的內容整合比較困難,它在中國價格屠夫面前也無能為力,百度小度智能音箱最近搞活動只賣89元,天貓精靈搞活動時只賣99元,原價都是幾百,Google搞活動後價格都要幾百,如何玩兒?

5、Youtube:我認為短期內不大可能回來,回來也不是愛奇藝、優酷土豆們的對手。有人說Youtube有很多視頻愛奇藝什麼的沒有,我覺得會翻牆去看Youtube的用戶不是中國的主流用戶,中國大眾用戶愛的內容是影視劇、綜藝節目、二次元等等,而不是UGC視頻內容,愛奇藝等玩家已經很成功,市場競爭也已十分激烈了,Youtube再來看不到什麼機會。

搜索、雲計算、信息流、硬件、視頻,Google想要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都很難,最大的機會是AI。

AI是百度谷歌競爭的新戰場

正如李彥宏所說,如今AI已是互聯網後的下一幕。互聯網巨頭間的競爭不會停留在老的時代,Google回歸中國的劇本不是圍觀者期待的“復仇”,回來也是做有利於自身發展、符合企業利益的商業選擇。

Google進入中國市場與百度真正的競爭看點,我認為將是AI,百度正在大力推進AI戰略,Google也提出要AI First,兩者未來的競爭焦點將不再老市場,而是會在AI,畢竟在老市場,谷歌幾乎沒有逆襲的可能。

比如深度學習框架Google有Tensorflow,百度有PaddlePaddle;再比如無人車Google旗下的Waymo依然是最強的,百度也在大力做無人車做Apollo自動駕駛平台;Google已在中國成立AI實驗室來挖人,百度也在矽谷設立實驗室搶人,在AI上兩者可謂針尖對麥芒。

相對於搜索、視頻、硬件等產品而言,Google在底層AI、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在中國可以得到很好的發揮,也可以利用好中國的市場(比如人口技術大數據多)、政策(比如鼓勵自動駕駛車)、人才等等優勢,當然,技術離不開場景,這是Google業務要來中國的一個原因。

“強大的對手,讓你變得變強。”現在看來,當年Google退出終於對於百度來說是一大損失。強大的對手會時刻敲打你,逼你進步,給你危機感,然而百度在中國市場是沒有這樣的對手的,反觀阿里有京東緊追不捨,騰訊有360的當頭棒喝,都突破了自己的邊界,百度這些年不斷轉型,本質上是在跟自己競爭。倘若Google真回歸中國,對於百度來說不失為一個好消息,李彥宏在朋友圈中也表示,中國科技公司有能力和信息,與國際企業的良性競爭中變得更強,共享全球紅利。

深層次來看,倘若Google真正回歸中國市場,將會刺激中國互聯網市場進一步開放,競爭會更加充分,與國際巨頭共舞會讓中國玩家變得更好更強,在出海道路上越走越順。

作為一個Google資深粉絲,我至今依然用著gmail和日曆等Google系產品,對於Google回歸我是很期待的,不過對於市場將會發生什麼,我認為在情緒外,我們還是要多一份理性,一切從事實出發。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