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酒/田沖

田沖

李白是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知名最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好酒,留下了很多與酒有關的膾炙人口的詩歌作品和一段段佳話。大詩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一詩中提到李白:“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說的就是李白飲酒一鬥後,靈感來臨、詩興大發、就能寫詩百篇(首),喝了酒就醉臥在長安市的酒鋪裏。天子召見他,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說自己是酒中之仙,誰召見都不去。杜甫在這裏的描寫,使用了文學的誇張手法,但也把李白的才情和桀驁不馴的性格充分展現了出來。

李白,被後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他與酒的關係,可以從他的諸多詩歌作品中覓得蹤跡。他在詩歌《月下獨酌其二》中寫道:“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這首詩,把李白與酒的關係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他深得“酒中趣”,所言“天地愛酒”,實際上說的是自己,“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說的是酒中有真趣,喝酒可以使人領略人生的大道理,可使人達到渾然忘我的境地,三杯酒喝下去,可通往美妙人生的大道;如喝一鬥,可使人與大自然渾而為一。這位酒仙,喝酒喝出了人生的真諦。

李白在他的詩歌《將進酒》中寫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會須一飲三百杯”“但願長醉不復醒”“鬥酒十千恣歡謔”“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種豪情,足可見李白對酒的一往情深和飲酒的豪邁,體現出詩人的情懷和詩人對酒的鍾愛!

李白愛酒,還有一則趣聞。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卷六》中記載:唐天寶年間,涇縣豪士汪倫聽說李白南下遊玩,並旅居於南陵叔父李冰陽家,非常欣喜,於是寫信給李白,信中寫道:“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得此信,聽聞當地景色宜人,更有美酒可供暢飲,便欣然前往。李白到了涇縣,便問汪倫信中所說的桃園和酒家何在。汪倫回答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並無桃花。萬家是店主人姓萬,並沒有萬家酒店。”原來汪倫只是在玩弄文字遊戲,為請李白到訪,故意投其所好。汪倫的回答不僅沒有觸怒李白,反而引得灑脫豪放的李白仰頭大笑。李白將要離開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送至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著名的《贈汪倫》一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送給汪倫。

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一》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中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只有詩人一人獨酌,冷清淒慘,詩人邀來天邊明月和月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三人,舉杯共酌。詩人想像豐富大膽,表現出詩人浪漫主義的天性和創作特色。

李白在《行路難》中寫道:“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一飲三百杯”的李白,面對朋友設下的盛宴,縱然金杯中是昂貴的美酒,玉盤裏是珍稀的佳餚,卻心情不暢放下杯筷,拔劍四顧,一片茫然。但詩人堅信能夠乘長風破萬裏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體現了詩人願衝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說明詩人雖然嗜酒,但也不是一味耽於酒中無所事事。

“酒酣舞長劍”,“平明拂劍朝天去”,“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大詩人李白的詩中,除了酒,還有劍。他離開我們一千二百多年了,但他的偉大詩篇,還在中華民族的詩歌史冊中閃耀,並且熠熠生輝,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在思考,假使詩人李白還活在當代,他會喝什麼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