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寧觀點】老電影可能復活嗎?

文/李祐寧

非常感謝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的邀請,2024年6月5日,一個初夏的中午,陽光燦爛,我坐了14小時的飛機連過境米蘭共花了20小時,來到這個遙遠的國度葡萄牙。

一位老電影人帶著失落與挫折的心情,鼓起勇氣,進行國家影視聴中心與葡萄牙電資舘的電影交流。從電影文化,台灣新電影的運動,底片轉數位的技術以及片庫的硬體設備與登錄識別系統的建立,我與影視聴中心的莊處長,吳組長共3人在4天的交流之旅中,深深體會到電影人的熱情與使命感!

圖說:(左)葡萄牙電資館ANIM中心Joao Antunes、(右)李祐寧。
圖說:(左)葡萄牙電資館ANIM中心Joao Antunes、(右)李祐寧。

在電影的家園中,能夠有機緣拍片是前世修來的福份,要珍惜!

最有緣的是,我38年前拍的「父子關係」經過數位修復後,有福份來到葡萄牙里斯本的電資舘,放映2埸。看看跨國觀眾的反應!

映後座談,中老年觀眾反應熱烈,提出許多問題,欲罷不能,真不可思議,電影不老的神話,在里斯本的放映廳中,蛻變成一陣陣的笑聲!

3個月前,我接受「聯合文學」的訪問,一位年輕的媒體記者森 問我一個問題:老電影能夠復活嗎?

我順口一句話:電影不老,我也不肯老!

這位小朋友居然用我這簡短的句子,當成專題報導的題目!當時因為國家影視聴中心數位修復我另外一部眷村電影「竹籬笆外的春天」大受歡迎,許多老影迷進不了場,國影中心在6月加映3埸,實在給足了我這名電影老兵的面子。

上星期三,我來到里斯本,一個古典美麗的濱海小城,還保留Cable Car的城市風貌!

走進萄萄牙電資舘的放映大廳,約有200個座位,來觀賞老電影的影迷並不多,約50位左右,幾乎全是中老年人。

電資館長Rui Machado親自開幕, 我國駐葡萄牙經濟文化辦事處張大使,策展人Nuno 一起,大使更請出了三太子祈福!令大家耳目一新!相當有魅力。

圖說:左起,國家影視聴中心推廣合作處莊千慧處長、葡萄牙電資館臺灣新電影專題策展人Nuno Sena、李祐寧、國家影視聴中心國際合作組吳宸儀組長。
圖說:左起,國家影視聴中心推廣合作處莊千慧處長、葡萄牙電資館臺灣新電影專題策展人Nuno Sena、李祐寧、國家影視聴中心國際合作組吳宸儀組長。

開幕片放映1982年台灣新電影開創之作一「光陰的故事」!

在螢幕上看到不少老朋友,楊德昌,張毅及陶德辰這些當年閃亮的新生代電影導演走進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中,客串演員。過了42年,我在里斯本的放映大廳中看到他們青春的影像!電影不老!永遠留下時代記憶!

第2天,放映「父子關係」,石峯,蘇明明,潘哲蒲的表演,真實呈現台灣80年代經濟起飛後的社會面貌以及父母離異後,父子重新建立關係從陌生到相依為命的過程,我用紀錄寫實的人文風格,細膩描寫單親家庭的心路歷程!鏡頭語言貼近父子的日常生活辛酸,一首主題曲「張三的歌」在李壽全低沈的聲音裡,唱出了父子的情感,扣人心弦,帶來了當年的長紅票房。

38年後,在里斯本的放映廳中,再次聽到張三的歌,看到5歲的潘哲蒲在風雨中站在旗津的渡輪碼頭,等待喝醉酒的爸爸回家!

「父子關係」/映後座談,我詳細說明我如何誘導小童星潘哲蒲演哭戲,為了逼真,我甚至策劃了怒吼小童星媽媽的戱劇手法,潘哲蒲看到導演衝到媽媽身邊,舉起手要打媽媽,終於被嚇到,眼淚奪眶而出,38年後,在里斯本的放映大廳裡,再次看到這一幕,我的眼淚也奪眶而出!這是電影不老的魅力再現,透過FB的找尋,潘哲蒲目前人在美國芝加哥!是一位成功的科技工程師,我們成長了,變老了,電影永遠不會老!

映後座談,觀眾聽的津津有味!

發問的觀眾幾乎全是中生代及老一輩影迷!

我在台上猛然發現沒有年輕人來,年輕觀眾難到真的不要我們老電影人了嗎?

OTT世代來臨,疫情遠去,電影院成為好萊塢大片的印鈔機!世界各國小成本的人文影片,幾乎沒有任何生存空間!

年輕人都在手機串流平台上看電影!用2倍速度看,快速進入故事與人物,只要𣎴合心意,立即換一部。

時代轉變的太快,原來手機不是用來打電話的,是看電影的!

老電影的人文風情與電影美學再也喚不起大家買票的欲望。老電影人成為失敗的一群電影貴族!不勝唏噓!

「父子關係」第二埸放映,驚喜的看到久違的年輕觀眾,2男一女,相當欣賞我的拍片手法,提出不少問題!映後座談結束後,我們在葡萄牙電資舘門口繼續聊父子關係,聊台灣電影到深夜,我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你們是不是電影系的學生?

他們不是,但是,在他們的眼神裡看到台灣電影的火花!希望這火苗能夠從世界各國電影資料館燒到戱院去!我是不是想太多了?

國家影視聴中心一直以來致力於臺灣經典電影的保存、典藏、修復及推廣,令人感動更欽佩!

電影不老,我們也不肯老!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作者為資深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