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童子賢擁核言論讓核能更難獲支持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詹順貴

賴清德總統成立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即將召開,外界相當好奇成員組成以及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是因為近來童子賢一系列挺核言論,傳遞許多錯誤的再生能源資訊,也相當程度否定了過去蔡政府8年以發展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轉型政策,讓反核團體、支持再生能源人士快速重新集結,加上引起部分小英總統死忠粉絲的憤慨。而李遠哲以全人類角度出聲支持童子賢的話,非但沒有舒緩反核者對童子賢的批評,反讓社會對賴政府將改變民進黨長期擁護的「非核家園」疑慮更深。

有關童子賢一連串與事實不符的批評再生能源與昧於世界現況的擁核言論,筆者已於本專欄前一篇文章〈賴政府應提出明確的2.0版能源政策〉詳細反駁,不再贅述。

李遠哲院長的人類世言論應先對排碳大國講

李遠哲院長說面臨氣候變遷,其實人類社會沒有多大的選擇,一定要減量溫室氣體到位,人類不努力,就會像恐龍滅絕,就目前人類所有的技術,雖然核電有它的缺點,但可能帶來的災害與全人類滅絕還是不能比,因此同意童子賢的話,認真面對核電使用,延役或使用新的核電廠,雖然受很多人批評,但大方向是對的。

李院長格局大,放眼全人類,值得敬佩,但升斗小民更在乎的是讓我們與子孫賴以安身立命的台灣安危。要討論避免人類滅絕的減碳策略,談的對象應該是排碳大國才有實質意義,對著台灣政府或人民談,其實跟空談相去不遠。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1月20日發布《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破紀錄——氣溫再創新高,但世界(再度)減排未果》,揭露在2021年到2022年間,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1.2%(G20國家的排放增量也是1.2%),其中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出現下滑,但疫情過後,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574億噸, 又再創歷史新高,並且顯示沒有任何一個G20國家的減排速度與其承諾的淨零排放目標一致。

此外,根據歐盟全球大氣研究碳排放資料庫(EDGAR)2023年9月報告的資訊,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前6大排放國共占全球總排放量的61.6%,第1名中國排放157億噸,占29.2%,依次美國約60億噸占11.2%、印度39億噸占7.3%、歐盟27國36億噸6.7%、俄羅斯26億噸占4.8%、巴西13億噸占2.4%。

(引自環境資訊中心2023年12月7日《疫後全球碳排呈雙軌化 歐盟壓制反彈、世界碳排續飆升》國際新聞)
(引自環境資訊中心2023年12月7日《疫後全球碳排呈雙軌化 歐盟壓制反彈、世界碳排續飆升》國際新聞)

台灣再生能源政策方向無誤

而台灣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3.0768億噸,僅占全球排放量的0.54%,雖說不應以排放量少當成無須積極減碳的藉口,但李院長口中「避免人類滅絕」的重責大任,台灣根本是毫無舉足輕重的角色,上述前幾名排碳大國才是李院長應該積極遊說的對象,否則,就算台灣甘冒核安風險與將難解的核廢料債留子孫,不僅對全球減碳貢獻仍是杯水車薪,也無助於阻止全人類緩步走向滅絕的宿命。

何況,台灣2022年的排放量,已較2021年減少4%,其中,排放量最高的電力部門減量幅度也是4%,次高的製造部門減2%,運輸部門則下降了8%。由此可見過往8年以發展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轉型政策,雖不如李遠哲之意,但確實發揮了減碳功效,減碳表現也優於G20國家。但台灣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2.86噸,比起全球平均幾乎高出一倍,這是台灣每年在減碳績效評比成績較差的重要原因,也是政府亟需努力之處。

今年5月童子賢受訪時說「不要認為綠能本身是無害的,我們是先享受後付款」、近日又要大家不要「仇核」。但我們從不認為再生能源設備、組件的製造過程與設備裝置於集能轉換發電場址都完全無害,而是權衡各面向利弊得失與地狹人稠多天災的台灣的風險承受能力後,認為再生能源整體來說正面效益遠大於負面影響。對於核能,我們顧慮的是台灣根本不具備類似福島核災的承受能力,對於核電商業化使用已70年但迄今人類仍無法妥善處理的核廢料,台灣也幾乎不可能找到人民可以接受而且能夠安全存放核廢料的場址,這是安全與現實的問題,完全與「仇核」無關。

台灣積極改進綠能設備頗有成效

至於太陽能,台灣的工研院於2022年已發表研發出易拆解太陽能模組,透過兼顧發電效率、可靠度、封裝製程相容性與回收再用性,讓模組材料回收率高達92%,成為第一個通過國際TÜV商規認證的太陽能模組,其中易拆解可全回收太陽能電池技術已公開甄選技轉廠商。

風機部分,目前整座風機已有85%到95%的構件或材料可以回收,最難的是風機葉片,成分大約是60─70%的增強纖維和30─40%的聚合物基體,過往難以回收,一直都是產業界最頭痛問題,僅能轉化為燃料或熱能再次使用,但現在世界上第一批可回收的風機葉片已經商業化坐落在北海,技術出自於西門子歌美颯。

經濟部能源署7月15日最新預估2024~2028年全國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為2.5%,其中,AI科技用電需求最為強勁迫切。只是來台設研發中心的國際AI大廠不僅自己會要求使用再生能源,也會要求供應鏈廠商必須逐步增加使用再生能源,以符合RE100的承諾。台灣好不容易憑著堅強半導體實力與幾分機運,佔據半導體高階晶圓代工這關鍵點,此時反而回頭擁抱核電,怎會是正確的抉擇?

賴總統應堅定綠能立場,不要莫衷一是

當前台灣內有立法院藍白聯手作亂,企圖癱瘓政府運作,藉此顛覆台灣民主自由(不啻變相政變),外有中國虎視眈眈,軍機、軍艦逐日迫近台灣領空、領海,如今又需重新盤點評估川普極可能再次入主白宮後所採取的對中、對台政策的不確定性,研議因應之道,此時,賴總統聽任童子賢與李遠哲擁核謬論四處點火,逆向累積反核能量與更增死忠英粉反感,豈是明智之舉?

建議賴總統莫要在能源議題觀測風向,如已決心繼續使用核電,包括核三延役,或核二也一併延役,乃至新增核電機組,都應該光明正大地盡速對外宣布,並將為何做出如此重大改變的考慮因素、配套對策一次說清楚講明白,方能開啟與社會對話溝通的機會,如果並無放棄或延後「非核家園」的目標,更應明快堅定地對外宣示。唯有光明正大講清楚爭取認同,才能團結支持者一起對抗藍白聯手助紅奪取台灣主權、顛覆民主自由的陽謀。

作者是因為喜歡大自然與賞鳥,而把法律用到保護環境與土地上,卻滿身不合時宜的律師。

賴政府應提出明確的2.0版能源政策

新政府需有更清晰的綠能產業發展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