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韓流衰退 台灣影視機會來了

文化部長李遠(小野)上任滿月,24日向媒體分享自己的心情與未來願景。(本報資料照片)
文化部長李遠(小野)上任滿月,24日向媒體分享自己的心情與未來願景。(本報資料照片)

「真正幫助韓流的是台灣!」文化部長李遠(小野)上任滿月,24日向媒體分享自己的心情與未來願景,特別有感於台灣中青代導演「成群結隊」而來,認為是時候一改過去大買韓劇的風氣,擬推出「乘風破浪」計畫支持台灣導演,認為「韓流在衰退,應該輪到台流了」。

李遠引韓國前文化部長李滄東的說法,認為韓流已過度商業化而開始衰退,反觀台灣這個暑假從《破浪男女》講約砲到校園青春、鬼片、黑道角頭、城市愛情等各式主題紛呈。自己觀察現階段「機會很好」,許多台灣導演的最好作品都在今年開始陸續完成。「這個暑假8部電影都會去看,文化部也會想一些方法來支持推動」。相較於2008年魏德聖《海角七號》時的高峰,這個階段可說是水到渠成再度迎接台灣影視的另一波高峰。

李遠特別有感於如今的韓流可說是台灣造就而成,2000年左右,台灣電視台都在買韓劇,「從此台灣的電視電影被耽誤了20年左右」。但自己在台視當節目部經理時也買了《玻璃鞋》和《商道》。「當時買一集大概20萬,台灣拍一集大概80萬」,一部韓劇可以在台灣賺4000萬。就商業經營來看,很諷刺的是大家都想買韓劇,「從此打開電視一看,台視、中視、華視三家無線台,8點全部在播韓劇,整個被侵略了。」

李遠分析,似乎外界認為文策院、文化部對影視產業照顧較多?他認為影視可結合文學改編,明星效應也能帶動市場。且相較於韓國完全重視商業,他認為台灣人文底蘊高,在文化、社會關懷上比韓國多,「李滄東也曾說,台灣可以拍《賽德克‧巴萊》,韓國做不到,台灣能拍歷史、拍社會,在韓國電影過度商業化後,他反而看到台灣電影的機會」。

對於台灣影視如何突破受OTT平台主導的現況,李遠表示,文策院與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哥大等業者均在洽談成立基金,共同投資內容產業,長遠來看要把台灣的OTT做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