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暴雨成災 專家:人工增雨技術並非禍首

(中央社杜拜18日綜合外電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近日暴雨成災,有人歸咎於種雲增雨。對此,氣象學家解釋,種雲技術可能有助降雨,但無法製造大雨或洪患等級的暴雨,也不可能達到讓杜拜陷入癱瘓的程度。

美聯社報導,種雲(Cloud seeding)技術儘管已有數十年歷史,但在氣象界仍頗具爭議,因為難以證明這種技術能帶來多少成效。過去也從未有人通報,種雲技術可帶來像阿聯16日那樣的大雨。

年雨量不到100至130毫米的阿聯經常利用種雲技術,將空氣中的水氣轉換成降雨。

民間氣象學家、前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首席科學家茂伊(Ryan Maue)說,杜拜的暴雨「很可能不是種雲(所造成)。若是種雲所導致,他們就不會缺水了。人們無法利用稀薄的空氣來造雨,並創造152毫米的雨量。」

氣象學家和氣候科學家表示,這種極端降雨符合世界對人為氣候變遷的預期。此外,數天前的氣象預報就已預測到這場大雨,因此可以確定它不是種雲所致。

大氣科學家柏格(Tomer Burg)指出,早在大雨降臨的6天前,電腦模型就預測將降下數英吋的雨量,相當於阿聯一整年的雨量。

賓州大學氣候科學家曼恩(Michael Mann)說,3個低壓系統形成一列沿著噴射氣流緩慢移動的風暴,朝波斯灣移動。他說,把矛頭指向種雲,顯然是忽略了氣象預測和風暴成因。

曼恩和其他科學家指出,不少怪罪種雲的人都是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他們試圖將大眾的注意力從事實轉向其他地方。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of London)氣候科學家奧托(Friederike Otto)說:「提到豪大雨時,就必須提到氣候變遷。」

「隨著氣候暖化,世界各地降雨越來越大,因為暖空氣可以留住更多水氣。」

●何謂種雲技術?

雲需要小水滴或冰晶核,才可能會降雨。這種人工增雨方式是利用飛機或以地面高射炮將粒子打入雲層,以製造更多冰晶核,進而吸引水氣,降下成雪或雨。

種雲通常利用碘化銀,也可以使用乾冰或其他物質。這個方法於1940年代首獲採用,1960年代在美國西部開始風行,大多是用來造雪。

然而,這種方法在晴天行不通,因為粒子必須打入已有水氣的風暴雲層中,才能產生降雨,或降下比原本更多的雨量。

●種雲效果如何?

科學家表示,近期一項空中種雲相關研究發現,雷達上清晰的降雨模式和種雲吻合,證明這項技術確有效用。但實際上有多大效果,目前仍不清楚。

茂伊和曼恩都指出,這項技術在物理學上說得通,但實際結果卻很微小。科學界甚至無法就其是否有效達成共識。

茂伊指出,大氣的力量龐大且混亂,技術上而言,種雲的規模太小,難以形成豪雨。整體來說,種雲帶來的額外降雨恐怕也是微乎其微。

●哪些地方採用種雲技術?

儘管效用不明,美國西部和阿聯等乾旱地區的政府通常仍願投資種雲技術,以期獲得更多雨水。

根據猶他州水資源部門的分析,種雲有助將2018年水供應量提高12%。這項分析所使用的預測數據是由負責種雲的承包商所提供。

亞洲和中東地區也有數十個國家採用種雲技術。

美國開墾局(U.S.Bureau of Reclamation)去年斥資240萬美元在科羅拉多河沿岸種雲;猶他州近期也將種雲預算一舉提高10倍。

●杜拜洪患元凶

從地理位置來看,阿聯不常會有風暴,但一旦生成,風暴的規模通常遠大於美國民眾常見的風暴。

英國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氣象學教授葛瑞(Suzanne Gray)指出,這種大型熱帶風暴「在中東不算罕見」。

她引述近期一份分析阿拉伯半島南部、2000年至2020年期間近100起類似風暴的研究稱,這些風暴多數發生在3月和4月,比如在2016年3月,杜拜曾在短短數小時內降下近240毫米的雨量。

這項2021年的研究指出,「阿拉伯半島東南部的大型風暴持續時間大幅增加,顯示在全球暖化下,這種極端事件恐將產生更大的影響」。(譯者:劉淑琴/核稿:施施)1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