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斑腿樹蛙 掀生態迫害論戰
中國時報【梁貽婷╱台中報導】 農委會林務局為了防堵外來物種「斑腿樹蛙」擴散,近來在全台發送文宣,建議民眾果菜園裡的水桶應加蓋或網子,買園藝植物要清除卵泡、蝌蚪,讓愛蛙人士急得跳腳,指在水桶裡繁殖的不只斑腿樹蛙一種,質疑林務局「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隻」的作法是迫害生態,掀論戰。 「斑腿樹蛙」是台灣第卅三種青蛙,在台中石岡觀察青蛙生態數十年的郭可遇指出,中國樹蟾、台灣特有種「莫氏樹蛙」,甚至和斑腿樹蛙極為相似的白頷樹蛙,都在桶內產卵、繁殖,彼此的蝌蚪也相安無事,一旦加蓋,四種蛙都無法下蛋,難保不會壓縮其他蛙類繁殖和生存空間。 此外,「斑腿」和「白頷」兩蛙種生活領域相同,外觀又極為相似。郭可遇說,「斑腿」和「白頷」兩蛙類的卵泡、蝌蚪特徵相同,連專家都難以分辨,全面移除只會「濫殺無辜」,他主張再觀察,暫緩移除。 郭可遇認為,斑腿樹蛙尚未排擠其他台灣原生蛙類,連林務局文宣也宣稱,斑腿樹蛙對台灣原生蛙類「尚無明顯且直接的危害」,他不解林務局為何不優先移除福壽螺、小花蔓澤蘭等已造成傷害的外來種,而找上沒明顯危害的斑腿樹蛙。 對此,林務局解釋,文宣目的是讓民眾了解外來種斑腿樹蛙,且生態學者多年監控驚覺斑腿樹蛙增加迅速,恐成優勢物種,威脅本土蛙類風險,文宣的杜絕法是「兩害取其輕」、最好的防堵策略。 東華大學副教授楊懿如研究小組也發現,原棲息在台中都會公園的白頷樹蛙因斑腿樹蛙進駐、競爭生存空間,數量明顯減少,今年小組採取積極摘除卵泡、蝌蚪方式控制,實際執行後發現,斑腿樹蛙數量減少,白頷樹蛙族群就增加了。 但郭可遇和楊懿如都認為,林務局若要以移除卵泡、蝌蚪等方法控制「斑腿樹蛙」繁殖,應由學者專家執行,或帶領民眾一起執行,不建議民眾自行移除,避免因不了解青蛙生態而誤傷;究竟「斑腿樹蛙」要不要防堵?該怎麼防堵?考驗林務局、專家學者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