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版北約助長冷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到訪北京,打開因氣球事件陷入低潮的中美關係。針對對立氣氛濃厚的中美關係,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6月4日表示,溝通管道至關重要,沒有溝通就像F1賽車手在同個賽道上蒙著眼睛開車。

新加坡對於東北亞的擔憂更甚於對南海的擔憂,黃永宏認為,南海爭議已有多年,各方有多個管道避免衝突擴大,且爭議國家已在尋求解決;但東北亞的中、日、兩韓,其中北韓已是事實上的核武強權,情況是「火藥更強大,儘管那些火藥現在都儲藏起來」。

中美關係是亞洲安全局勢「房間裡的大象」,所幸中美都無意持續升高對立,美國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指出,布林肯「殷切」想要訪問北京的理由之一,即是意在美中能否合作打開雙方軍事高層的溝通管道。中美外交及防務部門首長若先後順利恢復對話,可望為中美領袖電話會談創造條件,順勢將中美關係帶出谷底,但前提是美國解除對大陸國防部長李尚福的制裁。

布林肯訪中前,先行在華府與日本外相林芳正及韓國外交部長朴振會談,重申對日、韓防衛的「堅定承諾」,進一步聯結日、韓,強調「三方持續合作」的重要性。韓國6月7日發表《國家安保戰略:自由、和平、繁榮的全球中樞國家》,突出今年4月尹錫悅總統訪美時簽署的《華盛頓宣言》,表示「美韓軍事同盟已進化為包括核武在內的新模式」。尹錫悅政府強調日韓關係修好的成果,將對日外交置於對中外交之前,積極布局朝鮮半島安全與美日同盟的聯結。

美國「密西根號」核潛艇16日抵達韓國釜山,此為繼2017年10月再度抵達韓國,展現美國對韓延伸核威懾的承諾。韓國聯手美、日,將東亞推回冷戰,無益於東北亞和平。坐在火藥庫上的日、韓試圖以武止戰,無異緣木求魚,將錯失以對話爭取和解共生的機會。

無獨有偶,美國、日本、菲律賓16日在東京舉行安保高級別事務官員首度對話,就推進防衛合作達成一致。美、日意在攜手菲律賓,建構「對中包圍網」,難掩「冷戰思維」。中國關注美韓同盟是否與美日同盟合流,此將改變東北亞的戰略形勢,使「東亞版北約」走入現實,形成東亞的排他性多邊同盟。

美國若有心以對話化解歧見,應為此創造條件,日、韓亦須為中、美降低對立努力,而非反其道而行,在對話上虛晃一招,缺乏建構安全互信的戰略定力與耐心,實則逐步擴大「美日韓」結盟,將「中俄朝」推向另一頭,使東亞陷入冷戰式的集團對抗,加大衝突的風險,終結「長和平」,斷送東亞繁榮。(作者為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