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社會館尖塔林爽文萬人塚 台中文資處認不符文資標準

牆壁斑駁、鋼筋水泥塊裸露,位於台中市東勢區的「東勢社會館尖塔」興建距今97年,也是清朝林爽文事件的歷史現場,不過當地民眾少有人知。

民眾潘女士表示,「我不知道耶,我還不知道,你們今天沒來,我不知道哪裡有塔耶?是啊,我不清楚,我不清楚。」

1937年興建的「東勢社會館尖塔」,建物還保留十三溝工法,尖塔旁邊為日治時代的東勢公會堂,現為台中市老人福利服務中心。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柯志明表示,林爽文事件為清代台灣最大動亂,當地為1萬多名罹難者屍骨放置的第一現場,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應指定為古蹟或登錄為歷史建築,不過台中市文資處認為不符合指定登錄基準。

柯志明指出,「藝術或者建築上的角度來看沒有什麼價值,可是就歷史的意義上,它確實非常重要,清代最大的一次動亂,那個終結點就在這裡,而且死了那麼多人。」

台中市文資處處長李智富認為,「現況對照老照片,環境紋理跟空間型態,已有相當程度的改變並有火災痕跡,現場殘跡未有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價值。」

文資處表示,有接獲民眾提報文資,今(2024)年5月請專家學者現場勘查,發現尖塔環境紋理跟空間型態已經有很大改變,殘跡未有科學、藝術、技術等方面價值,因此決議不列冊追蹤,除非有新事證否則不會重啟審查。

但學者認為,審議委員應聚焦在尖塔的歷史價值,而非在建築與藝術上糾結,後續與文化界人士仍將持續與公部門溝通。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90年台中神岡林宅 審議卡關不列古蹟
台中今晨出現「輻射霧」 高樓隱身雲海中
台中大肚區「石砌牆」 先民防洪就地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