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情勢升溫 學者:戰略溝通避免誤判衝突

「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沈有忠訪問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沈有忠訪問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對於北韓飛彈射不停、動作不斷,並傳出可能會進行第七次核試驗,以及東北亞情勢的相關變化,學者認為,北韓已是地緣政治上不可輕視的角色,而且北韓除了與中國既有的關係外,和俄羅斯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因此許多國家認為要有戰略溝通,以避免誤判、衝突,這也有利此區域較平穩的發展。

北韓持續發展導彈、核彈和人造衛星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接受央廣「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沈有忠訪問時指出,北韓經過之前六次的核彈試爆,有很多務實的觀點是北韓有核武能力,只是其核武能夠攻擊的範圍會有多遠這樣的概念。而現在可見,北韓的確是有構成一些核衝突威脅的可能性。

另外,由於當前已有俄烏戰爭以及中東衝突,可以看得出來世界各國希望能夠冷處理北韓議題,但現在看起來北韓好像不這麼想。先不論是否會再進行核試驗,但北韓仍不斷的發展導彈、核彈和人造衛星。所以整體而言,北韓一定不是一個地緣政治上最重要的角色,但會是一個不可輕視的角色。

董思齊還說,現在可以看到俄羅斯希望能夠拉近和中國的距離,而北韓也和俄羅斯更加靠近,但中國也沒辦法不顧國際社會的壓力,明目張膽的去支持北韓或是俄羅斯,而且中國也無法掌控俄羅斯和北韓接下來會怎麼做。所以,現在許多國家會認為和中國的戰略溝通就變得更加重要,以避免錯誤的判斷以及衝突的發生。

戰略溝通 有利區域較平穩發展

對於預計在26日至27日於南韓召開的中國、日本與南韓的領導人峰會,董思齊指出,這一次中日韓領導人峰會是睽違許久之後舉辦,是為了提升彼此之間所謂的戰略溝通。事實上這也是有必要的,如何先去異存同,然後有共識的進行合作,更重要是去避免在資訊不充分交流之下,所會產生的誤導和衝突。

在過去舉辦的中日韓峰會中,常常聚焦經濟和文化等議題,但現在包括政治和外交等議題看起來不得不加以討論,而兩岸議題一定也會被討論。董思齊認為,戰略的溝通以及對於大家所關切的事情共同進行討論,是有利於這個區域較平穩的發展。

 延伸收聽 

這樣看中國-沈有忠時間 / 【沈有忠時間】朝鮮半島情勢及中日韓峰會前瞻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日韓峰會時隔4年舉行 將避談敏感議題
中日韓即將召開三邊峰會 南韓呼籲維持台海和平
俄提案修改海洋邊界引北約國家擔憂 官網刪除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