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對中不再強硬 美國難再借力使力

中國與東協日前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外長會上,通過「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標誌南海問題進入一個實質性的「談」與「商」的階段,大方向就是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防止衝突,形成克制與信任。日本媒體指出,「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的通過,意味南海問題將按照中國的步調行事,美國再難借力使力。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導,對於南海問題,中國早就主張「非當事國不應介入」,不接受日、美的干預,在東協地區論壇上,中國似乎也提出了同樣的主張。針對日、美表示擔心中國推進軍事基地化,中國提出反對外部國家介入牽制。

報導說,「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通過,背景是中國與東協的關係比去年改善。東協高度評價與中國達成行為準則框架,中國外長王毅則強調中國和東協的關係已經進入到成熟期。

報導說,儘管不同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不一,但東協對於中國在南海的活動一向是採用「深刻擔憂」等措辭。此次東協地區論壇系列會議打破了這種團結格局,5日的東協外長會議聯合聲明僅採取了「注意到有幾位部長對填海造地表示擔憂」等措辭。

報導指出,尤其之前對中國態度最為強硬的菲律賓,在杜特蒂政權上台後,轉採對中友好路線。東協各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與中國的關係也在不斷加深,如果不算越南,實際上對中國態度已經不強硬了。

對於東協這些舉動,王毅表示「應該說南海局勢跟一年前萬象(第49屆東協外長會)的時候相比,確實有了看得見、摸得到的積極進展」。

日媒指出,美國立場發生變化,也是中國掌握主導權的主要原因。美國在川普總統上台後,對於如何參與東協事務沒有明確的外交政策方針。上屆歐巴馬政府任命的東協大使,在川普上任後一直空缺。美國不再積極參與東南亞事務,使得東協內部也形成了容易接受中國主張的土壤。